?
“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
大家都是在和相似的人交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很多時候,我們交的那些朋友
正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
把身邊最好的那幾個朋友的水平平均一下
得出的答案,往往就是自己的水平
所以經常有人這樣說
「你遇見誰,就會變成誰」
人生軌跡這種東西,真的和身邊的人密切相關
你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妨想想
和自己最要好的那幾個
他們平時到底是怎樣的人
對自己又造成了怎樣好的還是壞的影響
畢竟你那幾個朋友的模樣
可能就是你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
因為每個人的圈子都有自己的屬性
它不會跨越性太大
你身邊的朋友,一定是與你段位相近的
有些人喜歡看書聽歌養養綠植
他的朋友圈里不會充滿著凌晨兩點酒吧的鬧騰
有些人喜歡呆在舒適穩定的工作里
這也注定了他無法與渴望自由職業的人達成共識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說話
交往之中往往存在著包容性
就像我不抽煙,但我不會責怪你
就像你喜歡吃辣,我不會逼你吃甜
我可以不認同你的婚姻觀,但我欣賞你的繪畫
但這是求同存異,只是保持禮貌地相處
而不是更深層次的交往
有些人也許你可以跟他一起聊電影、聊八卦
但是你們很難一起嚴肅認真地討論問題
一起共事地話更是讓人崩潰
因為這就涉及到了三觀了
兩個人觀念不同的話,基本就無法深交了
這世上存在著太多和你不同的人
他們也可能是你的同學,是你的同事
可能你們足以相處一段時間
但你們不可能達成共識
在這個年齡,你接觸到的大部分的人
他的三觀早已基本定型
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去改變了
你無法說服他,他也看不慣你
這樣的相處還有什么意思
所以不如不要太近,宜交淺勿言深
所以再重新審視一遍你的朋友圈
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你,真的能讓你優秀
他們之中有沒有人會覺得你看書太裝
有沒有人會覺得你買的衣服又貴又難看
有沒有人會讓你對一些小事斤斤計較
如果有的話,你再花時間重新想想
畢竟你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你身邊那些人的思維與層次
只會一步一步把你也變成這樣的人
所以,要學會辨識身邊的人
無論是交朋友還是談戀愛
最基本的一點還是找到三觀相近的人
這樣才會讓你的相處變得簡單舒服
當然這還不夠
你還需要更有選擇地去交友
有些人可以深交,有些人需要遠離
你要找到那些能讓你優秀的人
同時舍棄那些低層次的交往
相信我,這樣的一段時間過后
你再回頭看
你會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
- G O O D N I G H T -
“你需要熬過這最艱難的幾年。”
“后知后覺,原來我們不再年輕”
“這大概是很多人單身的原因”
“下一個十年,你要在哪里?”
“薛之謙:用力愛過的人,不該計較”
“30歲的我,聽懂李宗盛。”
“想太多是會死掉的。”
“最好的愛情,是遇到懂你的人”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該是什么樣?”
“那個能忘記世界,也忘不掉脆鵝的老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