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顯示,經營不同品牌的汽車經銷商的庫存壓力有所不同。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通過對百強經銷商集團千余家4S店抽樣調查顯示,6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繼續攀升,其中庫存系數超過2.5的品牌有10家,分別是海馬、謳歌、凱迪拉克、鄭州日產、廣汽傳祺、奇瑞、英菲尼迪、一汽轎車(000800,股吧)、廣汽本田和吉利。上月庫存系數最高的英菲尼迪,本月庫存系數明顯降低,從上月的6.18降低到本月的3.24,海馬汽車(000572,股吧)的庫存系數上升至6.71。
經銷商不堪重負
“今年是我們店最艱難的時候,庫存量已高達3.5倍,下半年再這樣下去容易出問題。”一位比亞迪經銷商表示,上半年來,市場層層降價下壓,令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吉利、奇瑞的經銷商也表示,目前庫存量都已超過了2.5倍,真的是“亞歷山大”。
據了解,高庫存不僅發生在自主品牌,而是成為絕大多數品牌的共同現象,連去年銷售情況好于國產車的進口車市場,今年庫存量也開始偏大,不少經銷商不堪重負。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的數據顯示,對于進口車市場而言,庫存增加和價格下滑問題日趨嚴峻,5月份,全國進口車庫存系數達到2.7這一超警戒水平,82.6%的進口車商庫存過高,高于國產車50個百分點。
市場不好,庫存指數超預警,在車市中已是司空見慣的,畢竟車企與經銷商各有各的訴求。在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北上廣一線城市實施了限牌,今年上半年絕大部分車企都沒能完成半年的目標,車企壓力陡增。在重重壓力之下,經銷商的經營生存成為面臨的重要難題,如何渡過難關是大部分經銷商必須思考的問題。
或將引發激烈價格戰
嚴重的供過于求,消化庫存的最好辦法就是降價,為了解套兒,完成年初銷量目標,廠家商家的慣例就是砸錢促銷解套,市場陷入無利慘戰。限時優惠、買一送一,經銷商為減少庫存絞盡腦汁。
高庫存已讓車市難以喘息。記者看到很多曾經的熱銷車型一降再降,卡迪拉克降3萬元、凱美瑞降1.5萬元、卡羅拉降2萬元、天籟降4萬元、索納塔降3萬元、邁騰降1.2萬元……這種大刀闊斧的降價還是歷年罕見。有的廠商為了完成銷售任務、搶占市場占有率,拿出資金用單車補貼、庫存貼息等辦法幫助經銷商渡過難關,有些經銷商拿到補貼直接追加到降價中以拉動銷量周轉資金,這樣做只是解燃眉之急,不是長遠之計,甚至事與愿違,加劇了降價潮,如此一來,消費者成了真正的受益者。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韓峰擔憂地說,價格戰的結果就是造成市場混亂,各個地區降價的幅度不一樣。另外,對于經銷商來說會有直接的經濟損失,因為批發過來以后如果廠商沒有適當的補貼政策,這部分虧損就要經銷商自己承受。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易造成持幣待購,一輛車一會兒降7萬元、一會兒降5萬元、一會兒再降3萬,沒個準譜,會讓消費信心受到很大的影響。
目前車市庫存過高表明,今年上半年乘用車7.8%的增長速度中還有不少水分,市場低迷實際超出預期。但很多廠家并沒有正視這個現實,還是一味追求較高的增長,在此情形下,如果下半年車市遲遲沒有好轉,不排除市場爆發更激烈價格戰的可能性。
庫存“退燒”需有突破高庫存帶來的后果,一方面經銷商和車企不得不砸錢促銷,不考慮盈利問題,其他企業無奈應戰,市場陷入無利慘戰,進而加劇消費者的觀望心理,使車市進入一個難解的循環。而另一方面,即便消費者在看似撿便宜,其實在經銷商盈利下滑時,他們得到的服務質量也大幅下降。對此,車企也意識到了后果的嚴重性,通過調整銷量目標、給經銷商發放補貼或者提供金融支持的方式,緩解其資金壓力。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是緩解一時之急的治標手段而已。高庫存的根源,確實是車企對未來過高的預期和對市場產銷量的渴望。盲目樂觀造成嚴重供過于求屬于必須為失誤付出的代價。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國內汽車經銷商的經營方式單一,經營模式亟待轉型。目前國內經銷商在盈利方式上屬于過度依賴銷售整車產品方式,仍然單靠銷售整車業績獲得企業的返點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應對汽車市場低迷帶來的沖擊。所以,汽車經銷商必須轉變此前的營銷思路以及探索更多的經營模式,尋找突破口。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對于高庫存品牌,呼吁廠家能夠高度關注經銷商庫存,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消化庫存,特別是對于資金緊張的經銷商,廠家要提供必要的融資支持,幫助經銷商渡過難關。
除此之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能采取有效措施,從改善汽車消費環境入手,取消各地政府實行的汽車消費限制性政策,取消以環保為借口的二手車限入規定,適時恢復汽車以舊換新和汽車下鄉政策,適度降低汽車購買使用環節的稅費等。
對于目前的高庫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副會長蘇暉給出建議,他希望經銷商向后市場轉移,由原來的以經營型的市場為主,改為加大后市場的服務力度,向后市場要效益要利潤。他說,遺憾的是,這么多年我們只重視賣車,只注重產銷,忽視了后市場的發展,因此現在后市場這么大,但是我們沒有相應的人才,后備力量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