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文稿
圖/來源網絡
-
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里講到的一句話:
“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干干凈凈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一個人難能可貴的事情在于,活出了自己,并且活得干干凈凈。
那么,一個人又該如何才能做到干干凈凈地度過人生,擁有福氣深厚的生活呢?
關鍵在于做到:清空自己,凈化他人。
1:清空自己
古語有云:
“有欲者累,寡欲者安,無欲者強。”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赤裸裸地來,然后到了這個紅塵俗世上,就逐步見識到了所謂的七情六欲。
欲望乃人之常情,但若是縱欲過度,實乃害人害己。
因為有了欲望,所以有的人即便面對身邊人,面對親人,他們也會狠心地將黑爪伸向無辜的人。
因為無法清空欲望,所以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至于完全泯滅了人性,喪失了人性。
最終,害人害己,遺臭萬年。
而有些人,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總會想方設法通過一些渠道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最終罔顧事實和科學,導致了悲劇的產生。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年少成名,其被萬代敬仰的佳作《蘭亭集序》更是令后人無盡崇拜。
但他在晚年時,卻無可救藥地陷入了欲望的漩渦之中。
事情是這樣的,王羲之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不顧常識服用了大量的五石散,最終身體積蓄太多毒素,非但沒有完成長壽之欲望,甚至還早早斷送了生命。
清空過度的欲望,保持必要的追求欲望,具備求真心態,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執著。
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在不斷地清空自己的過程里,排毒解毒,得到清凈、自在、愜意的人生。
2:凈化他人
事實上,一個人懂得了清空心靈上的垃圾,丟掉了縈繞在腦海里的欲望,便學會了自我凈化。
而一個人懂得了如何凈化自己,就知道如何凈化別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身邊的朋友、親人、愛人,所以這也就意味著,自身的修行,終究還是會影響到他人。
一個清空了多余的煩惱、欲望和痛苦的人,才能活好當下。
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說:
“掃完今天的落葉即可,不要擔心明天的落葉會在今天落下,要努力活在今天這一刻。”
當你掃完了心靈上的落葉,清理掉了心頭上的垃圾,也就意味著擁有了一份好心情。
心若清凈愜意,便無懼當下紛紛擾擾。
你的豁達、自在和從容,都會表現在臉上,別人自然一看就知曉。
正所謂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誠然,我們在笑的過程里,是將自身的正能量發散在周圍之處,然后影響到了周圍之人。
少些焦慮,拋棄胡思亂想的念頭,集中精力、注意力于當下,生活也就減少了煩惱和憂愁。
《百年孤獨》里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只有用水將心上的霧氣淘洗干凈,榮光才會照亮最初的夢想。”
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給心靈上了欲望的枷鎖,那么我們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在欲望的溝壑里越陷越深。
枷鎖將自己鎖得越緊,我們也就越容易分心走神,從而在生活里遭受了更多的失誤、壓力和困境。
不要太過相信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要懂得及時地清空自己,凈化別人。
人生才能活得清醒且客觀,才能更加有目標,行之有效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3:人生追求在于真實而淳樸
想起來梭羅在《瓦爾登湖》里寫的一句話:
“人的需求,不是應付什么,而是做什么,或者可以說是為什么。”
生命是真實的,也是客觀的,我們是真實的,但并非所有人都活得客觀。
很多人,哪怕面對的是自己的事,也是一副隨意應付的心態,更是茫然四顧,無根無神的狀態。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心地干凈,懂得隨時隨刻清空自己,凈化自己,也凈化別人的人,總能夠活出純粹、淡定的心態。
正如富蘭克林曾說過: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里,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是莫過于真實、誠意和廉潔。”
這一輩子,不論有多難,有多苦,都要告訴自己,保持清心寡欲,回歸淳樸之心。
唯有如此,才能讓浮躁的心及時地冷卻下來,才能讓復雜的生活回歸簡單之處。
如此,生命才能越來越真實且曼妙,人生才能夠過得越來越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