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有十文,必振衣作響”,被虛榮心迷了眼。
我們常說,一個人,越缺什么,就越喜歡炫耀什么。往往愛炫耀的人,是缺乏自信且極度自卑的。他們生怕別人瞧不起,所以時時刻刻在虛張聲勢,炫耀著自己僅有的一些東西,試圖得到別人的認可。其實,虛榮心人人都有,和三五好友吹吹牛,這不算什么,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如果被虛榮心迷了眼,處處炫耀,只會讓旁人覺得厭惡與反感,在他人眼中就成了一個“蠢人”。
二、“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狐假虎威、虛張聲勢。
人際交往中,往往有這么一批低情商的人,每次聊天都會提到自己某個朋友或親戚如何成功、如何有錢。這種人自己沒什么本事,卻借著別人的實力和名氣大談特談。這種人往往趨炎附勢,嫌貧愛富,難以交到知心好友,就算有人接近他,也不過是看中了他口中的貴戚。自然也就成了人際交往中的“蠢人”,沒人會瞧得起。
三、“與人交談,便借刁言以逞才”,尖酸刻薄。
這種人口才不錯,卻沒用對地方。仗著自己有一副伶牙俐齒,見人便提及痛處,通過攻擊對方、貶低對方,來獲得樂趣與成就感。有時又會捕風捉影或是東拼西湊,即使是假的,在他們口中也繪聲繪色。其實這種行為看似在言語交鋒中占了上風,通過貶低他人抬高了自己,實際上情商極低,只會交惡他人,沒人愿意再與他交往,最終成了“孤家寡人”,淪為笑柄,自然也就成了“蠢人”。
四、“施人一小惠,便廣布于眾”,與人為善卻目的不純。
我們都知道,行善是一個人道德水平高尚的表現。但行善的目的是幫助他人,是為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而不是享受幫助他們給自己帶來的“好名聲”。如果明明知道幫助的人,有些難言之隱,卻刻意去大肆宣揚,這些難言之隱傳了出去,成了笑話,這到底是幫人還是坑人呢?又或者是攜恩圖報,不過一點小小幫助就占據道德的高地,要求被幫助者各樣報答,這還能算是行善嗎?
五、“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則其態(tài)如王”,翻臉不認賬。
自己需要幫助時,例如向人借錢,便低聲下氣,俯身做低,為達目的不惜一切代價。一旦錢財到手就立馬換上另一張面孔,變得傲慢無禮,對于還錢更是一拖再拖。這樣做,看似可以延緩還錢的期限,保住了手里的錢,但是失去的卻是個人的聲譽與信賴,試問又有誰愿意和一個老賴做朋友、做生意呢?
六、“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兩面三刀。
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見面蜜語甜言,不吝夸獎,勾肩搭背,看似關系密切,轉過頭就立馬變臉開始揭短或是抱怨。這種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朋友對他們來說就是用來出賣的,關系越好的出賣的價格越高。他們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左右逢源,從中撈取了巨大的利益。實則,總有敗露一天,那時候眾叛親離,只能成為眾人的眼中情商低的“蠢人”。
人際交往中,上述六種低情商的行為,是很庸俗的,也是很掉價的,我們應當提高情商,避免這些行為,同時,也要遠離這些庸俗的人。具體如何做呢?關鍵還是掌握人際交往的奧秘與心理,以及提高自己的情商,所以,下面再具體推薦兩本人際經典《人際的奧秘》、《人際關系心理學》和一本情商經典《情商高就是會為人處世》給大家。
上面的《人際的奧秘》,是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解讀中國式人際關系的經典之作,和曾教授的另外兩部作品《人性的奧秘》、《情緒的奧秘》是一套書,點擊上方鏈接即可選擇單本或套裝。在《人際的奧秘》中,曾教授結合傳統(tǒng)文化和當下現實,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充滿智慧的文字,將人際關系的奧秘和技巧,為我們一一道來,可讀性和實用性都非常之高。精讀這本《人際的奧秘》,不僅有助于你處理好人際關系,也能助你收獲事業(yè)的成功,這里強烈推薦給大家。
至于《人際關系心理學》一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各種人際和社交案例的解讀,教你處理好復雜人際關系的心理技巧。這本《人際關系心理學》,深入分析了人際交往中,人們各種行為表現背后的心理動機,并針對人際交往中的各種常見難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法。如果你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想要予以改善和提升,就不要錯過這本經典的《人際關系心理學》。
最后要推薦的《情商高就是會為人處世》,是一本提高情商和處世能力的經典暢銷書,書中案例很精彩,方法也很實用。通讀這本《情商高就是會為人處世》,與自身實踐相結合,那不管是處理人際關系,還是為人處世,都能讓你游刃有余,助你的生活和事業(yè)都能風生水起。這本《情商高就是會為人處世》,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用心一讀,相信一定會讓你很受用。(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