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說:
“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
真正厲害的人,就是不斷修行,不斷成長的人。
這些人,不光可以做到自省,自律,也能夠自愈。
人生本就是一場無關于任何人的自我修煉,唯有真正完善自我,人生才可以步入新天地。
自省自己
一個人,懂得反省自己,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
好比說在工作事業上,以及在生活里,若是懂得凡事先反思自己,有啥問題都先想到自己。
那么,自己就更容易在相關的事物上取得一些見解、見識,然后眼界大開,格局撐大。
最終,就可以通過積累、改變來提升自己,來成就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反省的意義在于,通過自省,發現不足,找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更加明晰且有條理地處理問題。
一個人,反思的時間多了,自省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領悟,心智便可以更快地成熟起來。
作家克里斯托弗·肯·吉莫曾說:
“每個人都會遭到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本身;
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它是因困難和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的確,同一個挫折,有的人會遭受到兩種傷害,一種是挫折本身,一種是自己本人。
很多人,挫折明明無法擊敗他,可偏偏被自己的害怕、擔憂、恐懼、迷茫、痛苦給擊碎了。
面對人生的各種無常和挫敗感,我們唯有不斷地自省,才能真正看穿事物本質,認識自己的性子。
然后,才能找到一些正確的方案和心得,更有目的性地處理問題。
海涅說: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反省可以使得一個人走向理智,變得明智,最終面對形形色色的虛假不真實的東西,自己都可以從中挖掘出一種真相來,提醒自己不要掉進坑里,哪怕掉進去了,也不會傻傻地不知道走出來。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觀心自省,審視自我,創造自我。
作家富蘭克林說:
“我從未見過一個勤奮自省謹慎的人,抱怨命運不好。
愿你余生足夠努力、勤奮,然后還可以時不時地自省,拿出行穩致遠的心理,走向遠方。
自律自己
一個人的自律,才是他能夠掌控生活的前提。
一個人過得越痛苦,壓力越大,越要做到自律。
因為自律地輸出勞力,自律地成長,才能更早一點積累資源、智慧,讓自己成長。
說到底,一個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之所以日子過得不順,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夠。
而做到自律,就是填補自身不足,增強自身能力最好、最有效的方式。
就像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
“你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
你今天生存的狀態,你今時今刻生活的模樣,就是明天,就是余生的模樣。
保持自律,減少惰性,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具備足夠的能力和實力來完成目標和夢想。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句話:
“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乃是自律。”
當一個人自始至終都做得到嚴于律己,自我精進的話,人生無常就會對你網開一面,命運就會多眷顧你一點。
最終,才能越來越順利順心地解決掉問題,給到自己想要的。
自愈自己
看到一句話說:“敏感的人,在事情未發生前,就提前給自己創造了痛苦。”
的確,一個心思敏感脆弱,為人矛盾的人,往往喜歡內耗。
一旦習慣了內耗,就如同在一潭死水里不求改變的咸魚一般,要么安逸得得過且過,要么就是焦慮到驚慌失措。
伊蓮·艾倫博士曾提出:
“這個世界上有15%-20%的人屬于高敏感人群,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高敏感者。”
減少內耗,不要給自己太多無用的猜疑、壓力和煩惱,因為我們大多數的煩惱,其實都是不會發生的。
唯有不斷地自我療愈心靈,自愈自己,才能找準位置,找到突破,然后自我完善,自我成就。
很贊同作家馬丁的一段話:
“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著牙度過了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
始終要相信,在這一生當中,一個人只有讓自己成為人自己人生里的救贖者,成為自己的自愈者,才能在修行的歲月里,逐步走向強大,做到獨立,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