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自己(經典)
楊瀾曾說過一句話:“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格局?!?/p>
凡事靠自己,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因為靠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厲害的活法,也是最大的格局。
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在《擺渡人》中,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么,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其實,生活早已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當中最大的貴人,也是最該依靠的擺渡人。
畢竟在生活當中,迷茫也好,困頓也罷,沒人會一直渡你,也沒人愿一直幫你。
如果你連自己都沒法成全自己,又如何能夠真正地成就自己?
生活就是這樣,一時有酸有甜,一會有光有影,一陣有晴有雨。
甚至可以說,生活的本質,從來就是一場單槍匹馬的戰斗。
唯有學會提升自己,依靠自己,善待自己,最終才能成全自己,成就自己。
成全自己,因為只能靠自己
曾在網上看到有人問了這么一個問題:
“你是從什么時候,意識到這一生只能靠自己的?”
很多網友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形形色色,虛虛實實,但有個答案說得特別實在:
“能夠依靠的人在身邊,卻依靠不了的時候;每一個迫切需要幫助,卻沒人能幫的時候?!?/strong>
試想一下,發現也的確如此。
別人再厲害,再有能力,再神通廣大,不可能24小時都在為別人服務吧?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吧?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時間吧?
如果自己陷入困局,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卻偏偏發現對方也正好卡在緊要的關頭里,你覺得對方是會先做好自己的事情,還是先幫你?
再往前推一下,倘若這一次對方放下了自己的事情,而是先幫你解決問題。那么,如果還有下一次,甚至下下一次呢?甚至是一直這樣呢?
現實的真相便是,父母不能永遠陪伴你,伴侶也無法與你形影不離一生一世,貴人只是偶爾在你的生命旅程里踏上一腳。
那些躲不掉的事,需要自己一個人獨自前行的路途,終究還是得由你一人去面對,去跋涉。
所以,及時地認清現狀,搞清現實,就是在及時地成全自己。
這一種成全,源自于對現實真相的理解、包容、接納,也是對凡事最好靠自己的深刻認知。
正如拿破侖所說:
“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strong>
人不自靠,誰也靠不住??可剑綍?,靠人,人會跑。
誰都不想一直活在壓力之中,更不會一直活在別人給到的壓力之中。
正如人不自救,天也難助一樣,學會靠自己,就是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希望,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光明。
有個有趣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說是有一個失意的鄉鎮青年,在大城市里摸爬滾打幾年了,可日子過得越來越頹廢,也越來越拮據。
有一天,青年跑到寺廟里,不斷地禱告著:“神通廣大的觀世音菩薩,請您大慈大悲,發發善意,讓我中彩票一回吧?!?/p>
連番幾次,這個青年都這樣向佛像禱告,期盼著自己能走上好運。
有一天,寺里的工作人員看到這個蓬頭垢面的青年還來這里虔誠地祈禱,便試問了他一句:
“你每隔幾天就來一次,嘴里還碎碎念叨著中彩票,我想問一下,你有去買彩票嗎?”
一時之間,青年呆若木雞,竟啞然失色,遲遲不知如何回話。
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活得拮據,活得迷茫,活得痛苦,就是因為他早已習慣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將本該屬于自己的人生主動權,毫無條件地交給了別人手中。
于是,在下行的人生軌道里,自己的處境越來越被動,于是生活越來越迷茫,人生越來越焦慮。
就像作家鄭淵潔說的那樣: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意味著把失望留給自己?!?/strong>
本來屬于自己的一生,卻幻想靠別人來享樂、享受安逸的生活,這種不負責、沒主見,也沒骨氣的活法,其實最終只會害了自己。
另外,過度地依賴別人,最終哪怕你走了好運,得到了那么一次兩次的成功,可也等于說明給了對方拿捏自己的權利。
最終,對方一旦不理你、不幫你,甚至貶低你、遺棄你的時候,你除了束手無策、顧影自憐之外,別無選擇。
所以,一個人,唯有懂得凡事靠自己,才是最為清醒,也是最為成熟的活法,也是最終成全自己最大的底氣和資本。
成全自己,其實也是成全別人
劉德華曾幫助過失意的張衛健走出人生難關,而且還給了他一句特別有力量的話: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strong>
一個強大的人,是懂得成全自己的,而懂得成全自己的那些人,往往也更明白成全別人的道理。
成全自己,在于懂得積蓄能量,積攢資源,積累經驗,最終,正是因為自己擁有了足夠的資本、底氣、能耐和實力之后。
那么,在這種時候,自身就會明白,自身的力量不管多強大,終究是有限的,自己的智慧不管多高深,相比于浩瀚宇宙,也不過是一點星光。
于是,同樣是在這個時候,學會成全別人,無疑就是在壯大自己的力量,撐起自己的格局,以及成就更大的、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自己的安全感,別人也許一時可以給到你,可自己一直都需要的安全感,別人不可能一直給得了。
所以,成全自己,才能養成真本事,強本領。然后,即便為別人打傘,你也具備了足夠的條件、資格。
就像三毛說的一句話那樣:
“雪中送炭,貴在真送炭,而不是語言勸慰。炭不貴,給的人可真是不多?!?/strong>
雪中送炭,說到底送的是一種成全,是一種由心的溫暖付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成全別人之前,先得學會成全自己。
因為連成全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做得到成全別人?
孔子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p>
永遠別忘了,成全別人,就是對自己的成全,對自己的成全之后,也更有力量來成全別人。
那些心中永遠只有自己,永遠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只能將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是直接將自己的路堵死。
想起林清玄在《送一輪明月給他》中的一句話:
“我們時時保有善良、寬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說送一輪明月,同時送出許多明月都是可能的。
因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種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strong>
唯有成全自己,成全別人,彼此相輔相成,才能渡己渡人,最終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然后一起發光發亮,驅散人生路途里的陰霾。
清代奇書《幽夢影》中寫的這兩句話,特別有道理:
“云映日而成霞,泉掛巖而成瀑?!?/strong>
如果沒有太陽照耀,白云也就無法蛻變成絢爛的彩霞。
就像是如果沒有山崖作為襯托,再清冽甘甜的山泉,也無法匯集成一抹壯麗的瀑布山水畫。
在這世上,人和人之間,唯有你成全我,我成全你,才能彼此成就,散發出更大的光芒。
成全自己,活出自己
看到過富有哲理的一句話:
“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從來不怕樹枝斷裂。
因為它依賴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人生在世,與其有失骨氣地等待別人幫助,不如做自己的擺渡人。
倘若哪天,靠自己成全自己,靠自己長出了一雙翅膀的話,那么在人世間里的起起伏伏當中,我們非但能活得更加坦然,也更加的從容。
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人能成為一座孤島,可以獨立、瀟灑地存在。
就像每一個人都會歷經人生當中的千辛萬苦,才能最終成為自己的救世主一樣,真正地成全自己,活出自己。
余華說: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只屬于自己的生活?!?/strong>
的確,人生坎坎坷坷,起起伏伏,總有不定期的困難、煩惱和憂傷,也有突然降臨的無常、變故。
但是,唯有做到如同佛經所言:“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如此,在無可替代的歲月里,體會酸甜苦辣,歷經艱難險阻之后,學會成全自己,活出自己,成就自己。
這樣,才算對得起往昔所遭受的苦難,吞咽的苦水,以及熬過的罪孽。
最終,正如泰戈爾所言: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