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沈建林,又名見林,鶴阜山人,江楓小筑主人。師承錢伯偉,黃鐘,張津誠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山水畫研究會員,蘇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蘇州市山水畫藝委會會員,蘇州高新區美術家協會主席。
藝術探索者——沈建林
作者:墨笑
在傳統基礎上追求多元文化形態,作品植根于傳統,進而化解整合,以表現當代人的精神與審美,是目前中國畫壇的整體趨勢。
沈建林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家住蘇州聞名海外的楓橋寒山寺邊,從小就在這個文化積淀深厚,人文薈萃的城市環境下長大的。自幼喜歡畫畫,在曬谷場上,水泥地上用粉筆,黃磚頭軋碎當筆亂塗。十六歲后開始先后拜蘇州著名畫家錢伯偉,黃鐘老師為師學習中國畫。沈建林學習中國山水畫是從介子園切入,然后臨摹明,清各個名家作品,再臨摹宋代元代的名畫,數十的傳統基本功的訓練是非常扎實的,也是根植于傳統的。沈建林學習國畫的經歷也是十分艱苦的,這正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應具備的敬業態度與專注精神。
真正決定藝術最后呈現的是創作者對生活體驗,生命認知與自身的文化積淀,而且是綜合的。這種綜合性指的是,要能將生活體驗、生命認知和文化積淀統一起來,在交叉、矛盾、修正、融合中得到統一,然后再通過藝術手法表現出來。我們可以發現,多數人都會在某一方面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認知,但缺少恰恰就是這種綜合性。我以為,古今中外,留在時間長河,留在歷史史冊中的藝術家及其藝術品都不只是靠藝術表現手法和技巧。決定藝術表現,藝術審美,藝術價值的核心因素一是藝術手法,一是生活體驗,一是生命認知,一是文化積淀。偉大的藝術作品中永遠閃現著思想和情感的光芒,透視著生命的底色。
而沈建林先生具備這種潛質。他總能利用利一切條件到全國各地進行采風寫生(新彊,云南,四川,浙江,山西,河南)特別是河南太行山去了十六次,對現在的創作積累了不少素材。加深了對自然與生命的體驗,自覺培養了藝術根植于自然與生活的理性邏輯。沈先生的作品從根本講,是從傳統中走來,首先取法于古人,但他又不拘泥于古人,而是不斷提升自我修養,注重在運筆中不斷從書法、油畫、版畫、抽象、意象等藝術門類中不斷汲取各種營養,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因而,沈建林先生的創作題材十分豐富,筆墨純青,游刃有余。
他的作品以其非凡實力,搏得了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與廣泛贊譽,取得了輝煌藝術成就:
作品《父親的漁船》入選“感恩海洋、潮起象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最高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神逰家山》入選“漢風唐韻,水墨長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印象姑蘇》入選2018“寫意蘇州山水篇”全國中國畫雙年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運河情》入選第二屆“郵驛路,運河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峰載千秋韻家山》入選“重溫經典”第四屆類東全國山水畫作品雙年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晨風》入選“詩意江南”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青山綠水是我家》入選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岡仁波齊》入圍全國第五屆架上連環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松下言詩》入選江蘇省首屆農民畫大展并獲獎,作品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南山居》入選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第5次新人美術作品展并獲獎。(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崖谷泉聲》入選江蘇省2017優秀花鳥畫“鄉情墨韻”展。(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作品《運河情》入選“小康頌”第三屆江蘇美術獎作品展。(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真正的藝術家,僅有畫技是遠遠不夠的。文品、畫品、人品三者必佳,缺一者只能為匠。沈建林先生深諳此道,并身體力行。他為人和善謙虛,經常會聚集一些繪事朋友讓他們對自己作品發表一些看法,盡量使作品畫的更加完美。
品讀沈建林先生作品,筆墨嫻熟,粗細相宜,既有傳統精髓,又自出機杼,極具代精神。既有生活情趣,又具浪漫色彩。既體現了中國畫的精神文化內核,又體現墨隨時代的創作原則。
沈建林先生的作品風格所呈現出的多元化態勢,正是當前中國畫發展所必須的堅持的方向。應該說,沈建林先既是探索者,又是踐行者。筆者相信,沈建林先生必有更大建樹,也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