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年生,1953病故。原名壽康,后改為悲鴻。江蘇宜興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出生在江蘇宜興計亭橋的一戶普通人家,父親徐達章是當地小有名氣畫師,耕作之余,在鎮上靠鬻字賣畫貼補家用。小時候的悲鴻耳濡目染,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幼讀詩書,后隨父作畫。徐悲鴻一直在其父“嚴督”指導下習畫。9歲時,“先君乃命午飯后日摹吳友如界畫人物一幅,漸習設色。”直到19歲時父親病故去世。
1917年二十一歲的徐悲鴻開始了他漫長沉重的留學生涯。他先是東渡扶桑,研究美術,次年爭取到了去法國留學的名額。1919年至1927年留歐八年,他遍歷英、法、德、意、比、瑞士等國,親炙藝術古跡,刻苦砥礪,一心修習,學有所成。
1927年秋回國,歷任上海中華藝術大學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對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后人譽之為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界的伯樂。
戰爭期間,多次在國外展售自己作品,得款救濟祖國難民;并參加民主運動。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
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以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
他一生致力于國畫的改革,畫出的馬不但有中國畫的意境,也有西畫的嚴謹結構關系。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徐悲鴻的代表作《八駿圖》描繪的是八匹形態各異的駿馬,是徐悲鴻早年的作品。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馬腿稍微夸張畫長了一些,畫出了馬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