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敷四氣冬景圖》是清代畫家錢維城的作品,規格:畫冊共含十二幀,每幀尺寸為21.9厘米×30.2厘米。材質與收藏:紙本水墨或淡設色,現藏于大都會博物館。
錢維城(1720—1772),初名辛來,字宗磐,一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謚文敏。他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書法師承蘇軾,繪畫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后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成為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
作品每幀畫面構圖簡練,自出機杼,以水墨為主,或薄施淡色擦染,呈現出文人繪畫的獨特韻味。
筆法松秀,墨色疏淡,用色恬然,運筆多樣,既有細膩之處,又不失豪邁之氣。
此套畫冊應有春夏秋冬四本,但現僅存冬景圖。畫面以冬日景色為主題,展現了冬天的寧靜與清冷。
作品具有典型的文人畫風格,注重筆墨情趣和意境營造,體現了畫家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每幀畫面都各具特色,如有的描繪冬日山林,枯樹攢聚,云容欲雪;有的則展現飛瀑高懸,銀裝素裹的山川美景;還有的以花卉為主題,如木芙蓉傲寒綻放,羅漢松蒼翠挺拔等。
部分畫面上題有詩句,如“林葉冬來已漸稀,歸鴉繞樹匝三飛。黃昏猶自蔽身宿,卻勝阿瞞無可依”等,增添了畫面的文化內涵。同時,畫面還鈐有乾隆皇帝的鑒賞印,如“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等,顯示了作品的歷史價值。
作為錢維城的代表作之一,《景敷四氣冬景圖》不僅展示了畫家高超的繪畫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還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清代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
作品現藏于大都會博物館,是連接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錢維城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的繪畫作品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常親筆題詩。《石渠寶笈》收錄其作品160多幅,足見其藝術成就之高。同時,他還是一位文學家和官員,曾任刑部侍郎等職務,為清代的文化藝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結來看,《景敷四氣冬景圖》是錢維城的杰出代表作之一,以其簡練的構圖、多樣的運筆、獨特的文人畫風格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清代繪畫藝術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