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耕云
(1910-1998.10.8)別名朝旭,別署阿彌。江蘇無錫人。早年專學山水畫,后為張大千入室弟子,苦學張氏筆墨,藝事大進,技法全面,功力深厚。作品多次發表。生前為上海美協會員、上海書協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糜耕云祖上曾在江蘇昆山一帶做官。祖父是位國畫家,擅長畫山水。糜耕云少時學畫山水、人物,悟性很高。10歲時畫作被陳列校園畫廊。13歲在無錫讀書,16歲中學畢業進入先祖父親戚與人合辦的無錫慶豐紡織廠。后到上??偣救蜗謇恚诙耆胫袊嫊敃r會長汪亞塵。也就在這時他認識了吳湖帆、馮超然等人,在畫圈里小有名氣。他山水取法石濤、石溪諸家,均為名山勝水記游所得。
糜耕云學張氏筆墨藝事大進,作畫技法更為全面。大千先生一邊揮毫作畫一邊大擺"龍門陣",論古論今,海闊天空,從不介意作畫時有人學習觀摩,旁觀者越多談興越濃,落筆越加形神兼備。糜耕云目睹大千先生用筆布局,大開眼界。領悟老師畫的意境與神韻,筆性就更接近老師了,其工細描繪與疏略放筆中均內涵著高雅的文人氣息。大風堂同仁都說糜耕云學大千畫得真像,所畫人物是大千先生的"翻版",所繪青綠山水,幾可亂真。
1948年春天大千先生在上海辦畫展,畫展訂購紅紙條"滿堂紅"。隨后他跟從張大千、謝稚柳等赴京搜購散失民間的古畫,師生同宿北京頤和園養心軒。白天老師帶他在長廊和沿湖的荷花叢中看荷,傳授如何勾畫出筆。盤桓數日,糜耕云對畫荷心領神會。
1984年大千逝世一周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大風堂師生畫展",糜耕云參展中有三幅是畫荷花。劉海粟見其1964年作的墨荷十分欣賞,題款:"石濤之墨,八大之筆,缶老之骨,大千之髓,耕云此幅可以當此眾美。"
1998年10月8日,糜耕云以88歲高齡謝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