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造型、釉色、紋飾,構成陶瓷之美。釉,陶瓷的美麗外衣,最是功不可沒。
釉是什么?釉是覆蓋在陶瓷制品表面、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
是礦物原料和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合,研磨制成釉漿,施于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煅燒而成。
從素瓷到彩瓷,釉的技藝不斷提高。
商代,中國最早的顏色釉---青釉誕生。
北齊,白釉初成,給世間留下一抹純凈的色彩。
史上最風雅的宋代,全民斗茶玩盞,意外捧出了一個頂級國寶:黑釉建盞。
元朝打下廣闊疆土,也給景德鎮帶來了西亞的進口鈷料,制出一道霽藍。
最難燒制的紅釉,北宋就已出現,但純正、穩定的紅釉直到明朝才降世。
按單色釉和彩瓷釉兩大類,我們一睹瓷的中國色。(文末附瓷釉色彩匯總)
一、單色釉
【青】
天青
粉青
豆青
梅子青
【白】
牙白
月白
甜白
青白
【紅】
祭紅
豇豆紅
郎窯紅
珊瑚紅
胭脂紅
粉紅
火焰紅
【黃】
蛋黃
嬌黃
雞油黃
鵝黃
【綠】
孔雀綠
翠綠
瓜皮綠
【藍】
霽藍
灑藍
天藍
翠藍
寶石藍
【黑】
烏金黑
【紫】
茄皮紫
玫瑰紫
另有,茶葉沫釉
二、彩瓷釉色
彩瓷又分為釉下彩與釉上彩兩大類。
在坯胎上畫好花紋圖案后再施釉入窯燒制的叫釉下彩。
在坯胎上施釉后入窯燒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繪,又以爐火烘燒而成的叫釉上彩。
我國瓷器彩繪極為豐富,其品種有二百多種,現介紹以下幾種: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鉛釉陶器的總稱。鉛釉陶器在漢代已經出現,至唐代開始盛行。
就是在同一器物上用黃、綠、白或黃、綠、蘭、褐等基本釉色,同時交錯使用,而以黃、綠、白為主的低溫彩釉陶器。
【青花】
青花瓷器,元代開始出現,明代得到了廣泛應用,到清代康熙時期有了顯著的發展。青花是屬于瓷器的釉下彩。
【青花加紫】
用青料和氧化銅在胎上繪畫,然后施釉一次燒制后,呈現出兩種顏色,一是青花、一是紫色, 故稱之青花加紫。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由青花、釉里紅、豆青三種釉下彩所組成。
【釉上三彩】
釉上三彩是瓷器釉面上的彩色,其顏色由黃、綠、紫三色組成。
三彩瓷器在康熙時品種很多, 有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醬白地三彩等。
【素三彩】
首創于明代正德年間,嘉靖、萬歷時有較大發展。它一般由黃、綠、紫、白、蘭等色構成,只要沒有艷麗的紅色,就可以稱為素三彩。
【墨地三彩】
創于康熙中期,晚期就停燒了,成品件數極少。墨地三彩是先在坯胎上刻出圖案紋飾再用青花、黑里紅、豆青三種彩料渲染后敷釉燒成。
【斗彩】
就是用釉下青花勾繪圖案輪廓,然后在釉上用紅、黃、綠、紫等各種彩色在輪廓線內填繪,經爐火烘燒而成的,使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在一起,互相爭艷。
【古銅彩】
在褐色的釉上加施古銅蘭色或綠色銹斑及金彩,在彩色和紋飾方面仿古銅器,故稱為古銅彩。此外,還有金彩、紅彩、黃彩、紅綠彩等。
詳細內容,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附:瓷釉色彩匯總
一、單色釉
【青】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蝦青、影青、蛋青、梅子青。
【白】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魚肚白等。
【紅】祭紅、豇豆紅、寶石紅、郎窯紅、抹紅、珊瑚紅、胭脂紅、粉紅、海棠紅、磯紅、肉紅、鮮紅、朱紅、大紅、柿紅、束紅、銅紅、均紅、火焰紅等。
【黃】蛋黃、嬌黃、雞油黃、姜汁黃、鵝黃、鱔魚黃、蜜臘黃、淡黃等。
【綠】孔雀綠、鸚哥綠、寶石綠、翠綠、瓜皮綠等。
【藍】霽藍、灑藍、天藍、翠藍、寶石藍、抹藍等。
【黑】黑彩、墨彩、烏金等。
【紫】茄皮紫、豬肝紫、玫瑰紫等。
另:茶葉沫釉。
二、彩瓷釉色
唐三彩、青花、青花加紫、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上三彩、素三彩、墨地三彩、水彩、軟彩、斗彩、五彩、粉彩、琺瑯彩、古銅彩。
圖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