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杰出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黃慎(1687年6月14日-1770年之后),漢族,福建寧化人,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
商山四皓圖 故宮博物院藏
雄雞圖
羨門論道 1734年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歲時尚在,卒年不詳,幼喪父,以賣畫為生,奉養(yǎng)母親。初隨上官周學畫,后離家出游,曾多次在揚州賣畫。方十八九歲,寄身蕭寺,晝?yōu)楫嫞篃o所得燭,從佛光明燈下讀書。其藝既擅,出游豫章,歷吳、越,技藝大進。凡人物、花鳥、山水、樓臺、蟲魚等,無一不能,但他并不以這些為滿足,一次看他先生的作品說:"吾師絕技難以爭名矣,志當自立以成名,豈肯居人后哉! "
人物 保利拍品
蓮鷺圖 186.3×109.2cm紙本水墨設色 1757 中國美術館藏
拈花老人圖 1744年作
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至揚州鬻畫,人爭客之。雍正五年(一七二七)以母垂老,不欲遠離,乃奉居揚州,又三年乃返閩,鄭燮贈以詩:"家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涯亂樹根,畫到精神飄沒外,更無真相有真魂。"。黃慎的詩文、狂草書法,繪畫被稱三絕。曾先后三次到揚州,居留較長,與鄭板橋、李禪(善)等往來友善。
攜琴訪友圖
柳塘雙鷺圖 遼寧博物館藏
盲叟圖 天津博物館藏
黃慎擅長人物、山水、花鳥,并以人物畫最為突出,題材多為神仙佛道和歷史人物,也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形象,多從民間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纖夫、乞丐,流民、漁民等下層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他對人民疾苦的同情。畫神仙佛道,多操大幅,用筆設色,潑辣大膽,于迷離撲朔中見形象神韻。描繪文人生活,用筆迅疾,衣紋頓挫,線條硬折 結,墨公濃淡相間,人物軒昂、富有氣勢,為其成熟后的代表畫風。
赤壁圖 紙本水墨設色181.7×52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疏柳八哥圖 115.5×46.5cm 紙本水墨 中國美術館藏
商山四皓圖
他的花鳥畫宗法徐渭,亦縱逸潑辣揮灑自如。他的山水雖"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畫有一定的造詣,大幅和小景都各盡其妙,瀟灑有致,姿態(tài)婀娜勁挺,聳立奇峭山巖,詩、書、畫、印緊相配合,自然貼切。
雙貓圖
歸舟圖
果老仙姑圖201×110厘米 榮寶齋藏
黃慎擅草書,書法學"二王",更得懷素筆意,從章草脫化而出,其棲勁運筆亦用于繪畫之中,故畫面多干枯、飛白和迅疾之跡,黃慎的草書,點畫紛披,散而序,評者說它象疏景橫斜,蒼藤盤結,具有"字中有畫"之趣,他的書法出于章草,頗難認識,故而仿效者不多,但他不趨時尚,敢于標新立異。 他的草書不昧古法,又難辨古人蹤跡,不強調(diào)章法的疏密聚散,而以方折頓挫的筆法,忽斷忽連,顧盼呼應,凸顯鏗鏘有聲的點畫節(jié)奏感,呈現(xiàn)一幅落英繽紛珠丸跳蕩逸趣迭生的畫面感。
五老圖旅順博物館藏
鷹樹圖 克利夫蘭美術館
八仙圖 泰州市博物館藏
他自己總結一生走過的道路,感慨地說到:'余自十四、五歲時便學畫,而時時有鶻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畫之不工,以余不讀書之故。'于是折節(jié)發(fā)憤,取毛詩、三禮、史漢、晉宋間文,杜韓五言詩及中晚唐詩,熟讀精思膏以繼晷,而又于昆蟲草木四時推謝榮枯,歷代制度衣冠禮器,細而致于夔 蛇鳳,調(diào)調(diào)刁刁,罔不窮厥形狀,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應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畫矣。"正是這種凝思結想、廢寢忘食、苦攻不輟,黃慎才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梅花圖 紙本水墨設色143.5×74cm 中國美術館藏
春夜宴桃李園圖 泰州市博物館藏
蘇武牧羊圖 紙本水墨181×93cm 中國美術館藏
觀花老人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黃慎書畫流傳較多,但大多藏于國內(nèi)各大博物館內(nèi)。
捧梅圖天津歷史博物館藏
來蝠圖天津博物館藏
湖亭秋興圖
桃花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