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24小時,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去哪兒了,都不知道自己一天真正有效利用的時間到底是多少?
打算運動,想想就心累于是放棄;想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不知從何下手索性躺著;想要把一篇論文寫的更好,但總擔心自己會失敗而刻意拖延···當回報不清晰時,我們就會覺得不開心不舒服,這些負面的情緒就會給我們帶來負能量,讓我們喪失努力奮斗的動力。
但二十幾歲的我們應該明白,只有有效的付出,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只有不斷積累,才能出類拔萃。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拖延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想面對未來。
畢竟余生很長,別在負能量里浪費青春。
用馬太效應的社會心理學來解釋,一個人只要努力,讓自己變強,就會在變強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從而越來越強,這是馬太效應積極的一面。
但如果一個人沒有變強的毅力、一直虛度余生,那么馬太效應就會成為逃避現實拒絕努力的借口,循環往復,你的狀態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學會面對由負面情緒產生的負能量,并有效的控制解決,成了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在此之前,我們要了解負面情緒有哪幾種?
情緒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曾把負面情緒分成4種,分別是過分的焦慮,過分的憤怒,過分的抑郁,過分的內疚 。
·過分焦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
比如,你和同學一起參加一個比賽,看到他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樣子,你就下意識的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進而出現強烈的緊張、窘迫和煩躁,直接影響到學習工作的效率。
·過分憤怒:可以理解為變態的沉默爆發或者極度沖動的宣泄口。
比如說因為一件事情你和室友大吵了一架。到了晚上,室友早把這件事翻篇了,而你的憤怒情緒卻一直保留了很久,甚至一想起這件事,就心跳加速、咬牙切齒,從而影響到學習和生活。
·過分抑郁:大多是性格內向敏感的人格者,而我們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童年的潛意識。
比如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他的周圍的人,總是習慣性的去嘲諷他,打擊他,他就會產生一種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長大以后也會很容易受到打擊,然后否定自己,導致抑郁。
·過分內疚: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將心比心是一件好事。但是過度了就會影響自身和周圍人的生活。因為你無法完美顧及到每一個人的情緒,反而最終會因為內疚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那么情緒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其實,情緒就是關于一個事件的反應,正常的步驟是A.事件發生;B.你對這件事的看法;C.你的反應。
這就是情緒ABC理論,通常人們會認為,是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緒體驗。然而,你可能也會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就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
比如,兩個人同時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一個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并虛心接受批評,越來越優秀;一個內疚尷尬,感覺自己沒臉再待下去了,于是離職!
再比如說,兩個姑娘參加高考,都沒有考好。一個覺得沒關系,還可以卷土重來,于是更加努力地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一個傷心欲絕,覺得自己這么努力都沒考上,就不是一塊讀書的料,于是選擇了外出打工。
你看,同一件事,卻因為不同的人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因為在事件A和反應C之間,還有非常重要的態度B。
德國19世紀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到事物看法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心態決定命運”。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心情狀態,都往好的一方面發展,不再浪費時間虛度余生,就要學會如何控制負面情緒,驅散負能量?
不難發現,每一個高情商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可以合理的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高情商是消除負能量的關鍵。
我們要做的就是:
(1)認識情緒 ,正確認識負能量。它有讓人消極的一面,也有激勵人的一面,我們應該坦然接受負面情緒,不要抗拒,不要逃避。
比如,當你做一份工作感覺很痛苦,感覺沒有激情,沒有目標,得過且過時,情緒就在暗示你應該換一份工作了!諸如此類,你就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你情緒的那個事物身上,而非排斥情緒本身。
總結現今的心理學研究表示 ,當我們積極地接受所有情緒——即使是混亂、困難的情緒,都是能讓自己感覺更堅韌、真實的幸福基石。
(2)控制情緒,很時候人的情緒是在一瞬間爆發的。很難讓一個正在“氣頭”上的人“想開”,那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調整自己對負面情緒的理解。比如,當你和女朋友參加一個飯局,卻有人不停的挑釁你,你會是什么心情呢?可能是憤怒,可能是緊張,也可能是害怕。
無論是哪種情緒爆發,都會陷入對你不利的局面。當我們學會控制情緒時,可以從動機,背景和名譽三個方面去理解。
·動機:別人挑釁的行為是否有意圖,假設有,我們就不應該去上當。假設沒有,那是他個人狹隘的價值觀導致他有這樣低素質的表現。
·背景:產生這些負面情緒的環境是怎么樣的,若離開這個環境,負面情緒是否會消失。當你憤怒或者悲傷并無法自持的時候,暫時離開是明智的選擇。
·名譽:若他人素質很差的去招惹你,你所做出的反應是否會影響到你的名譽。控制好情緒寬容大度的你比同對方較勁氣急敗壞的你,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欣賞。
(3)管理情緒,自律的最高境界不是正能量爆棚,而在面對負能量時能做好情緒管理。而管理這些情緒,我們就要學會“消除”和“接受”。
比如,你因為考研而感到焦慮,整夜失眠,不僅學習效率不高,而且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這時候,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焦慮是因為考研這件事,還是怕自己失敗?
你需要做的是:
首先,消除所有讓你分心的事物,研究表明,當做一件事情被中斷時,重新回到狀態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樣無形之中給你壓力。
其次,接受自己的平凡,大膽的去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事務,覺得目標過于大時,把這個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的短目標,真正從內心里接受這個目標。
最后,學會引導發泄自己的情緒,并停止與消耗自己正能量的人交往。當負面情緒很多時,要對它們進行分類,有的留著激勵自己,有的則要去發泄,可以去大自然走走,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合理調整情緒。
通過整理情緒,你會發現負面情緒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沒法讓它消失,但你可以戰勝它。
而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拖延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想面對未來。
這樣,當你回想往事時,可以自豪地說:“歲月未曾饒過我,我也未曾饒過歲月!”人生最遺憾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余生很貴,請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