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鈴在磚窯搬磚坯
6月19日夜,榆社縣一高考考生的父親服農藥身亡。原因是他的兒子高考后估了600分,被高校錄取是鐵板釘釘兒的事,而作為農民的他卻付不起兒子的大學費用。6月27日,同樣的悲劇在翼城縣上演……
李海明是翼城縣唐興鎮南官莊村一位貧困木訥的農民,他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但卻堅信,沒文化就沒出息,因此砸鍋賣鐵也要供女兒讀書。女兒鈴鈴也很爭氣,今年高考考了532分,達到了二本錄取分數線。但誰也沒有想到,得知女兒高考成績的第二天,50歲的李海明用一根捆麥的繩子,把自己吊在了土窯的門框上。鄉親們都說,是大學昂貴的學費逼死了李海明……
一個貧窮但自尊的父親
7月7日,驕陽似火,我們驅車來到翼城縣王莊鄉龍女村。李海明是在這個村子的一孔土窯里自盡的。土窯是該村村民章蘭馨(化名)的。比李海明大兩歲的章蘭馨還沒有從巨大的悲痛中解脫出來,在記者面前一個勁兒抹眼淚,說不成一句完整的話。鄰居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代她回答了我們的提問。
幾年前,經人介紹,喪妻多年的李海明帶著女兒鈴鈴與喪夫多年的章蘭馨一家生活在了一起,李海明與章蘭馨做了不領結婚證的半路夫妻。章蘭馨有一女一男兩個孩子,女兒已出嫁,兒子在附近的鐵礦上打工,還未娶親。
鄰居們說,李海明與章蘭馨感情很好,章蘭馨對鈴鈴的那個好更是沒說的,比對親生姑娘還親。鈴鈴讀高中住校,很少回來。每次打電話要生活費,都是章蘭馨給送去。有一次下大雨,鄰居們勸她,路不好走,第二天再送吧。她說,怕娃覺著委屈,多想了。最終冒雨騎著自行車去了學校。
除了侍弄莊稼和果園,李海明平時靠掏大糞維持生計。這個活兒又臟又累,收入也不多。為了讓女兒能安心讀書,李海明日復一日早出晚歸地勞作,從不偷懶懈怠。女兒上高中后,他還借了五分利的高利貸。
鈴鈴今年參加高考前,李海明破天荒地去了趟學校,除了送生活費,還鼓勵女兒不要緊張,好好發揮。考試還沒結束,他就對一個鄰居說,他相信女兒今年一定考得上,就是他這個做父親的沒本事,那么多錢的學費,他不知道該怎么辦?章蘭馨勸他想開一點,她兄弟姊妹多,大家湊一湊,應該沒問題的。可從此,李海明就長吁短嘆,心事重重。章蘭馨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患了抑郁癥。吃了些藥,也不見好。6月26日,鈴鈴到學校去查分數,回來說,考了532分,超過了515分的二本錄取分數線,被第一志愿西安
|
第二天凌晨,章蘭馨起床給打工的兒子做早飯,李海明說他有點頭痛,想多睡會兒。上午8時多,章蘭馨讓鈴鈴去叫他爸起床,哪兒都沒找見人。一種不祥的預感襲過章蘭馨心頭。她發現放牲口草料的土窯的門怎么也推不開,抬頭再看,李海明把自己吊在了土窯的門框上。她和鈴鈴趕緊把人先放下來,又做人工呼吸,又掐人中,但已回天乏術。章蘭馨頓時覺得天旋地轉。
一個勤奮又自強的女兒
7月7日,酷暑難耐。翼城縣北郊區的一個磚窯里,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干著活,不時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滿臉的汗水。
在工人們當中,19歲的鈴鈴正在吃力地拉著一個裝滿磚坯的平車,繩子深深地勒進了她柔弱的肩膀。兩歲時,一場大病奪去了她親生母親的生命。從此,她和父親相依為命。“爸爸特別疼我,不管在外面干活有多苦多累,回家后,他都是樂呵呵的;爸爸一直很寵我,從來沒有打罵過我。雖然親手辦完了爸爸的喪事,但我一直不相信爸爸永遠離我而去了,我總覺得他還活著,還每天關心注視著我的一切。”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每當父親外出干活的時候,年幼的鈴鈴總是很聽話地在家等待著父親歸來。在鈴鈴的記憶中,貧窮一直與她和父親如影相隨。
鈴鈴學習非常用功,生活也很簡樸,每星期只花不到十幾元錢的生活費,而考試成績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每當鈴鈴把考試成績帶回家給父親看時,就是他們家充滿歡樂的時候。
父親經常教育鈴鈴,人窮志不能短,做人一定要有骨氣,絕不能讓人家看不起。鈴鈴銘記著父親的話,在學校,她從來不說自己家的情況。她性格開朗,樂于助人,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2005年,鈴鈴第一次走進高考考場,這一年,她發揮不理想,高考成績距錄取分數線差幾分。分數公布后,父親沒有責怪她:“今年沒有考上,明年再考!”
鈴鈴再一次走進中學校門,帶著父親的厚望,她愈加努力。
6月26日,是高考分數公布的日子,這一天,鈴鈴一大早就趕到學校,懷著忐忑的心情查詢自己的分數。“532分!”超過了二本錄取分數線!同學們紛紛向她表示祝賀,她自己也長舒了一口氣,終于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母親和艱辛供養她的父親了。
一回到家,父親就關切地問她的考試成績,鈴鈴如實告訴了父親,父親顯得非常高興,她的志愿是西安工業大學,沒有特殊情況,兩個月后,她將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
高興和激動之后,鈴鈴看到父親臉上掠過愁容,她知道父親開始為她的學費發愁了,家里什么也沒有了,大學學費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懂事的鈴鈴安慰父親:“不要著急,會有辦法的,這么多年都堅持過來了……”
6月27日早上,鈴鈴叫父親吃早飯。突然,她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父親把自己掛在了門框上!永遠離開了她!
7月1日,按照當地習俗,鈴鈴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安葬了父親。之后,她離開了龍女村的繼母家,借住在三嬸家。三叔和三嬸都在磚窯打工。在鈴鈴的央求下,7月4日,三嬸帶著鈴鈴到磚窯干活。
磚窯的勞動強度連成年人都吃力,何況一個只有19歲的少女?好心的磚窯老板了解了鈴鈴的情況后,第一次見面,就拿出了100元錢給她:“孩子,先買件衣服去。”
就這樣,鈴鈴開始在磚窯打工,盡管磚窯老板只是讓鈴鈴幫忙做一點輔助性的輕活,但倔強的鈴鈴還是爭著去做一些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