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天賜良藥,唾手可得 藥王傳下來的“六字真言”養生法

天賜良藥,唾手可得 藥王傳下來的“六字真言”養生法

 

    藥王傳下來的“六字真言”養生法

    通過練“六字真言”養生法,我們就可以給自己的體內注入源源不斷的真氣。不需仰天長嘯,只要呼氣的時候發音念出或默念六個字就可以把五臟六腑全部養護。

    為什么古人講醫文相通呢?因為,美妙的文字讀了后也能治病養生,比如,王維的那首“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詩就道出了“靜”養生的道理。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相信絕大多數讀者都和我一樣希望能夠“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啊!

    在中醫養生方面,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具有“彈琴復長嘯”意境的美妙方式,渴望用某種音律來調治人們身心的眾多疾患。在多年深入研習古醫典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大醫家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一書中已經提出:出聲念(或默念)“噓、呵、呼、、吹、嘻”六字,就可以好好地保養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三焦”。

    比如,您有肝火旺、脂肪肝等亞健康狀態或疾病,那么,只需您像古代俠客一樣發出“噓”的長嘯(出聲、默念都行,您可以根據身邊環境自己選擇是否出聲),那么,肝系統上的疾病就會得到有效的調理;同樣,如果有心系統疾病、脾系統疾病、肺系統疾病、腎系統疾病、三焦系統疾病,可以分別發出呵、呼、、吹、嘻的聲音來保養。

    六字訣根據天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配合五臟屬性,以中國傳統五音的發音口型,配以呼吸和意念,先吸入天地之清氣,再呼去臟腑之毒氣,其作用就是通淤導滯、散毒解結。

    練此法時間不需太長,就會使得你精充、氣足、神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經對全國170多位名老中醫的養生方法做過調查,發現名老中醫最常用到的養生方法是六字訣、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而其中最簡單易行的,就是上面介紹的六字訣養生法。

    六字訣的練法非常簡單,首先平心靜氣,全身放松,讓呼吸自然平穩。注意,吸氣的時候和平日一樣,但在呼氣的時候就要發聲吐字(不方便發聲的時候,可以默念,也有效果)。在第一輪(6次)呼吸中念“呵”字,再在下面第二輪(6次)呼吸中念第二個字“呼”,依次呼吸下去,六六三十六次,這就是一個“小周天”(相當于一個療程),每天早晚各練三遍。

    不過,這里要特別提醒您,千萬別單練一個字,因為六字訣是對全身“精氣神”的綜合調理,單念一個字就會掛一漏萬,沒多少效果,大致來說,吹字養精,噓、呼、字養氣,呵、嘻字養神。

    請記住,如果你的某個臟器有病(比如心臟病),可以在正常練習的基礎上,把相對應的字(如心臟病對應“呵”字)加練兩、三倍。

    有些老年朋友可能會覺得“噓、呵、呼、、吹、嘻”六字和“肝、心、脾、肺、腎、三焦”難以對應記憶,那么,請讓我告訴您一個最好的辦法:

    按照一年四季的順序,中醫認為:肝屬春天之木,心屬夏天之火,脾屬長夏(或四季)之土,肺屬秋天之金,腎屬冬天之水;最后,三焦作為六腑中最大的腑,屬命門之相火。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到了,草木蔥蔥,鳥語花香,“噓”--,千萬別驚擾了草木中快樂的鳥兒。

    春天之后就是炎熱如火的夏天,如果每個人都是笑呵“呵”的,那么人心就清涼了。

    夏天之后的長夏(夏至-處暑),氣候熱而多雨,化生為土,土生萬物,秋天快到了,就要遠離暑熱,可以松口氣了,怎不讓人大“呼”一聲呢!

    秋天降臨,草木由繁華走向蕭索,秋霜漸起,隱約冒出“”冷氣。

    冬天到了,雪花瓣瓣,北風勁“吹”,萬物休養生息,人也到了養腎的大好時機。

    走完了一年四季,回到人生的命門,才知道人生應該永遠處于笑嘻“嘻”的歡喜之境。

    這樣,您只需要在腦子里讓自己依次走過四季--“春、夏、長夏、秋、冬”,最后回歸“命門”,就能夠很輕松地記住你需要發出或默念的六字真言,它們依次是:

    “噓(春天)、呵(夏天)、呼(長夏)、(si,秋天)、吹(冬天)、嘻(命門)”。

    通過練“六字真言”養生法,我們就可以給自己的體內注入源源不斷的真氣。不需仰天長嘯,只要呼氣的時候發音念出或默念六個字就可以把五臟六腑全部養護。

 唐代著名的“藥王”孫思邈,活到了101歲,就因為他一生喜練六字訣,他還把自己習練“養生六字真言”的方法編寫成以下歌訣:

    春噓明目木扶肝,

    夏日呵心鄉自閑,

    秋定收金肺潤,

    冬吹益腎坎中安,

    嘻理三焦除煩熱,

    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耳內,

    方知功效勝靈丹。

    六字訣調理的病癥

    六字訣 臟腑 (所屬精氣神)調理疾病

    噓肝(氣)肝火旺、高血壓、頭暈目眩、兩眼干澀、食欲不振等。

    呵心(神)心悸、煩躁、失眠健忘、出汗過多、口舌生瘡等。

    呼脾(氣)脾胃不和、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四肢疲乏、月經疾病等。

    呬肺(氣)感冒傷風、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胸悶氣短、尿頻量少等。

    吹腎(精)腰腿無力、潮熱盜汗、目澀耳鳴、牙齒不固、頭發脫落等。

嘻 三焦(神) 咽腫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

 

    動物日用而不知的養生秘密五禽戲

    只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模仿五種動物的神韻、姿態,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虎、鹿、熊、猿、鳥的“精氣神”融合到你的體內,讓你神清氣爽、五臟越來越好。

    大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是最受全國名老中醫們喜歡的養生方法之一,這些年,我接觸到的很多中醫老前輩,發現他們大多都有練習五禽戲養生的習慣。

    五禽戲,是我見到的最有樂趣的快樂養生之術,因為五禽戲動作簡單有效,一學就上癮。每次,我教身體不好的中老年朋友們練習五禽戲養生法的時候,大家都是笑呵呵地在練,似乎不是在學養生法,而是在做一個有趣的游戲。

  想一想看,只要堅持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神態、動作就能不花錢、不吃藥,把身體弄好,誰心里不愿意去做呢?五禽戲,華佗是這么說的:“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虎戲養生補精法:

    無論你是否有病,身上都是需要有一種“威猛如虎”的陽氣的。我在診所中,最希望看到病人的笑容和面對疾病時的不懼。而這種性情,對于人體的養生和疾病,甚至比藥物還重要。

    虎式養生補精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五指伸開,模擬老虎的利爪(大概那種姿勢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精細);

    (2)然后,兩只手像虎爪一樣向前伸出“撲食”,同時,身體也隨著“利爪”的動作前撲,雙腳可以不動,只是雙手和上身前傾,做出撲食的動作。

    這個動作每天堅持做幾次,就能夠“養腎補精”,增強腰部內力,像腰肌勞損、精氣虧虛、肌肉無力、老慢支、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都會慢慢地好起來。

    鹿戲護肝補氣法:

    鹿為靈動十足的動物,身上表現出的每一個動作實際上都蘊藏著養生的大奧秘。

    鹿戲護肝補氣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五指伸開,模擬小鹿的鹿角狀(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彎曲,其余三指伸直張開,張開的三個手指頭猶如鹿角(大概是這種姿勢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精細);

    (2)然后,想象“鹿回頭”的輕靈姿勢,先向左轉身回頭,再向右轉身回頭;在回頭的時候,用腰部轉動的力量帶動舉起的雙手(鹿角)。

    每天練習此法20次,就能夠“護肝補氣”,不僅減去腰部和肚腩的贅肉,讓人身輕氣爽,更能提高免疫力,對慢性泄瀉、便秘、前列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效果特別好。

    熊戲大補胃氣法:

    熊給人的感覺是雖然笨拙緩慢,但內藏雄厚內力。

    你可以想象,一只大熊吃飽喝足后,用肉乎乎的熊爪撫摸著肉乎乎的大肚子,看似憨厚的動作,卻是在腹部自畫“太極圓圈”,同時,整個上半身也隨著腹部太極圈的節奏劃動更大的“太極圓圈”……

    熊日用而不知這個養生之理,但我們人類卻不可忽視這種博大精深之法,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從熊身上獲取“太極內功”的養生妙義呢?

熊戲大補胃氣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握空拳作熊爪(大概像這種姿勢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精細);

    (2)然后,兩手在腹部劃圓圈(類似太極圈),整個上半身隨著雙手畫出小圈而劃大圓圈(太極圖),這樣,全身的臟腑都能享受到太極按摩了。

    這個動作在我的從醫經驗中,對脾胃有特別明顯的調理作用,能夠“大補胃氣”,對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高血壓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猿戲調理內分泌法:

    猿猴生來靈活好動,一刻也閑不住,敏捷是它們的生命特征,想一想看,如果我們讓自己的身心都敏捷起來,那現代人常犯的頸椎病、腰腿疼及內分泌失調癥還會有嗎?

    猿戲養生的動作趣味性十足,練習此法時,首先,像齊天大圣孫悟空一樣東瞧西望“偵察”周圍環境,兩只手(猴爪)提到胸前(甚至一只猴爪“手搭涼棚”),左瞧瞧,右望望,當發現前方的樹上有“仙桃”,就喜出望外,迅速出手“摘果”,這就是猿戲的動作內容。

    猿戲調治內分泌失調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五指撮攏(想象與猴子們越神似越好),上提到脖頸,做這個動作的同時,順勢肩要上聳,縮脖子;

    (2)頭開始左轉,然后右轉,就仿佛猿猴在東張西望一樣;

    (3)然后,想象身邊有株樹,樹上好多有棵仙桃,您正在伸出右手去摘。

    這個動作雖然簡單,但可以有效地治療當代人常犯的頸椎病,無論對于中老年人還是上班族,都能讓有病的脖頸重歸健康。這個動作還能夠“調理心神”,對現在普遍治不好的內分泌失調病,如失眠多夢、精神憂郁、神經衰弱、心悸心慌等見效特別快。

    “鳥戲”調肺理氣法:

    鳥兒雙翅輕扇,翱翔藍天,老是讓人感到“超凡脫俗”這幾個字,它能這樣,全憑它的充沛肺氣和一雙翅膀,翅膀的扇動使其能駕駛自然界中的六氣,更重要的還是在振奮自身的氣機。

    “鳥戲”調肺理氣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模擬鳥兒的翅膀(雙手的五指并攏、伸開即可);

    (2)然后,像鳥的翅膀一樣,沿身體兩側“飛”(抬)起來;

    (3)到了頭頂,再落下來到腿側,然后再“飛”上去……宛如鳥兒的翅膀,一升一降、自由翱翔。

    還可以像丹頂鶴一樣,一只腳抬起,而另一只則站立,雙手抬起的時候,一只腳也抬起;雙手落下的時候,那只腳也落下,這樣,手部的“雙翅飛翔”和腳部的“金雞獨立”同步,如此養生的效果會更加突出。

    這個動作不僅能夠“調肺理氣”,更能引血下行,讓全身經絡通暢,對多年的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調理效果特別快。

    只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模仿五種動物的神韻、姿態,你就可以盡情享受“五禽戲”打通經絡給你帶來的快樂和自由了,你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虎、鹿、熊、猿、鳥的“精氣神”融合到你的體內,讓你神清氣爽、五臟越來越好。

    特別要提醒您的是,所做的動作姿勢不要求特別精確,只要大致相似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你在練習的時候,要體會到其中的神韻,這才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朋友們更快明白練五禽戲后的神奇,我常向大家講武林中的一個經典故事:

    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豐,居然要在群敵當前的險境中,只用半個時辰教會年輕的張無忌一套新創的太極劍。

    張無忌不記招式,只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張三豐一路劍法使完,便問張無忌:“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

    張三豐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

    過了一會,張三豐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張三豐微笑道:“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

    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豐點點頭,收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凈凈的了。”

    張無忌終于由此悟得太極劍的精髓:要知張三豐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干凈,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

    治病就跟使劍一樣,用心才能治本,練五禽戲時更應注意神似而非形似。

五禽戲五臟精氣神

    虎戲腎精

    鹿戲肝 氣

    熊戲脾

    鳥戲肺

    猿戲 心 神


    靜坐就是不生病的大智慧之一:真氣運行法

    靜坐也能養生治病?可能很多人對此會有質疑。但是大道至簡,“靜坐”不是我們通俗意義上的“不運動”,對于中醫養生來說,“靜坐”是一種高級運動的特殊形式。正如《黃帝內經》所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老中醫一般都是高壽,那大家一定非常好奇:作為中醫名家,每天給別人治病,那么,他們自己是怎么保健養生的呢?

    劉渡舟是中醫圈內如雷貫耳的名字之一,正如同“張藝謀”三個字對于中國電影圈的影響。一生救人無數的劉渡舟先生,曾在自己七十六歲的時候向我講授了自己的養生秘訣:“垂垂老矣,然尚能飯,能講學看病,能完成任務。得力之處,自思每日打坐一個小時,從不間斷,持之以恒。”

    他是這樣向身邊的人具體介紹他的養生方法的:

    儒、釋、道三教皆有養生之法,而皆主張靜坐。教人患心摒念,放下塵懷,從“恬淡虛無”四字入手,少一點妄念,便多添一點正氣,久而久之,則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靜坐)

    靜坐又稱“打坐”。一開始坐時,你會發現思想是很雜亂的。要想名利財色皆為身外之物,而人生苦短,如露如電,應做如是觀。把一團似烈火的心冷下來,給心松綁,心得自在,不被物欲所擾,則神清氣爽,而真氣從之。如此,就可以做到《內經》講的:“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大道真是至簡啊,一個簡簡單單的靜坐,就能做到《黃帝內經》中所講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國傳統養生方式的打坐,和風靡世界的時尚運動--瑜伽一樣,都主張靜坐,而我發現,在諸多的養生保健法中,靜坐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運動方式之一。

    古人言:“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指靜坐)。”而對中醫養生來說,靜坐絕對不是“不運動”,而是高級運動的特殊形式。

    說到此,可能有人還是不明白:簡簡單單的靜坐,怎么就能夠“真氣從之”呢?怎么就能夠讓我不生病呢?

    讓我舉個例子您就會明白:我們都有過登山游玩的經歷。爬山,其實挺耗體力的。我時常開玩笑地和患者朋友講:“如果爬山不是一種游樂,而是有人讓我們馬上沖到山頂上去送封信,那么,爬山絕對是件特別累人的差事!不過,如果是心里放松地去爬山,那么,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同樣要流汗,但感覺完全不同,效果也更不一樣。為了任務完成的去爬山,心中充滿的是緊張、責任、沉重、單調,毫無樂趣可言。而和家人朋友一起爬山,心中則充滿的是輕松和舒展。

    看似同樣的爬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情、效果。而對于健康養生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很多的疾病,是由于“心累”造成的,這種心累,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劉渡舟老先生所說的“名利財色”這些“身外之物”,如果生理上和心理上擺不平的話,都會構成“物欲所擾”。而這種擾亂,則會潛移默化地積淀為身體的不適或疾病。

    那么,如何“給心松綁,心得自在”呢?劉渡舟老先生從《黃帝內經》中找到了靜坐養生的方法:回到家里,只需要安靜地盤腿而坐。兩三分鐘或者十幾分鐘都可以(不要求非得靜坐多少時間才行,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時間,以感覺良好為原則)。

    還可以放上自己喜歡聽的輕柔的音樂,享受天籟之音的空靈之美。接著,輕輕閉上雙眼,輕輕的呼吸,不去想什么工作、生活、感情等俗事,仿佛來到一個世外桃源。久而久之,您就會像劉渡舟老先生所說的一樣“神清氣爽,而真氣從之”了。

    或許會有人說:你能不能把靜坐的方法說得更具體點,還有,靜坐到底能改善和調理身體的哪些癥狀呢?

   真氣運行法

    別急,當代已經100歲的著名老中醫、甘肅中醫學院教授李少波老先生,專門編創了適合普通人養生祛病的“真氣運行法”,五天見小效,十天見中效,兩月見大效,只要您堅持去練,就能輕松達到“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養生目標。

    第一步:煉精化氣--呼氣注意心窩部。

    (1)在椅子上或床上閉目端坐,耳聽呼吸,從容自然;

    (2)然后內視心窩部(好像用眼睛“看著”心窩部),注意要讓意念(即注意力)隨著呼氣而趨向心窩部,而吸氣的時候順其自然就行了,別加任何意念。

    早晚各一次,每次20乣30分鐘。

    通常練習此法三五天后,就會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后就會感覺心窩部有溫熱感,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這第一步練習能使心火下降,脾陽振奮,讓食欲不振、脾胃虛寒的人增加食欲,胃口大開。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這也就是中醫養生常說的“氣沉丹田(指小腹部位)”。

    做完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的動作后,再呼氣的時候如果心窩部發熱,就讓意念(即注意力)隨著呼氣而趨向小腹(丹田)部位,吸氣時還要順其自然,不加意念。照此法去練,一般人10天左右,呼氣時就會感覺一股熱流送入丹田,這就是氣沉丹田了。

    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鐘。

    第二步的練習能使您的脾胃功能得到很好地增強,消除慢性消化系統的疾病。

    前兩步通過呼吸、意念的配合,推動體內的真氣,使真氣從心窩集中到丹田,這在中醫里稱之為“煉精化氣”。

    第三步:煉氣化神--調息凝神守丹田。

    當丹田發熱之后,就要開始意守丹田了,也就是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小腹(丹田)部位,而不再去想什么呼氣時要往下送的動作了。

    還是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四十分鐘乃至一個小時。

 通常練此法后40天左右,您就能使丹田積足真氣,感覺小腹發熱明顯,特別舒服。練習到這個階段,您就明顯能夠睡得香、精力充沛、性功能也大大增強,心臟不舒適的多種情況都會有所好轉。此法還能有效調理諸多肝臟方面的慢性疾病。

    第三步練習在中醫里被稱為“煉氣化神”,是打通全身經絡的前奏。我們很多患者朋友都反映:練到這一步時,身體的好轉很明顯,自覺每天都離不開“真氣運行法”了。

    不久前,我去蘭州參加“真氣運行法”創立人、甘肅省名中醫李少波先生“百歲大壽”時,親眼看到老人家鶴發童顏、精神矍鑠,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中醫學者談笑風生。而來自各個國家的“真氣運行法”練習者,也現身說法,講述了練習真氣運行法調理自身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鼻炎、支氣管炎、胃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幾十種常見疾病的真實案例,場面真是感人至極。


    用太極治病,四兩撥千斤

    其實,太極功法的所有動作都是諸病通治的,都是保養人的精氣神的,都是對五臟六腑的全面調理,正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所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

    經常有患者問我,從古至今的養生方法成千上萬,散步、慢跑、健身、鍛煉經絡、瑜伽……如果只允許選擇一種養生方法,你會推薦哪一種呢?

    其實,在養生的“八萬六千法門”中,和您最有緣分、讓您堅持修煉的只有幾種,就像你一生中最真摯的朋友只有那么幾個,道理是一樣的。如果硬讓我做“唯一”的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對中國人來說,最妙的養生運動是練太極拳,因為她是“身心并練、性命雙修”的養生法,既簡單又有效,而且極富文化韻味,會讓您身心都快樂、健康。

    有人會說,聽說太極拳的招式很多,這么多動作,太復雜難學了吧?別急,今天我教您最為精簡易練的“八式太極拳”,加上起勢、收勢總共才10個動作。全套太極拳只需三分鐘就能習練完畢,普通讀者只需兩三天就能夠學會掌握。

    太極拳的每個招式都可以單獨練習進行養生保健。也就是說,你學任何一個太極拳的招式,就相當于學到一則養生妙法,單獨反復練習就能起到養生效果。而全套的太極拳會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神奇方式,讓您很快就全身氣血暢通,精神大好,而很多經久不愈的身體頑疾因為氣血一通,往往就會像“秋風掃落葉”一般隨風而逝。

一升一降“調陰陽”

    起式的動作非常簡單,雙手緩慢平舉,好像吊車一樣升騰起來,此所謂“升”;然后,雙手和身體輕輕下沉,此所謂“降”也。

    而收式則是雙手由升到降,恢復平常的站立姿勢就可以了。

    為什么《易經》上說“太極生兩儀”?因為就在這一升一降間,您肝火會平,元氣會升,從而細細品味到真氣澆灌身體的快感。

    前后推掌“通氣血”

    一掌向前推出,而另一掌則向后收回;然后,另一掌再向前推出,其他一掌則向后收回。主要的動作就這么簡單。

    有人會問:這一式的標準叫法是“卷肱式”,這是什么意思呢?卷是彎曲、肱是胳膊,卷肱就是彎曲胳膊。“卷肱式”的主要動作是“前后推掌”,但為了讓推掌的內力更大、更強,就要采取彎曲胳膊(卷肱)的方式,彎完胳膊之后,再把掌推出。就像要跳得很遠,先要后退以便助跑一樣。

    這個招式您別看簡單,練久了您就會感覺到什么是《黃帝內經》上所說的“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神形俱修”的真義。

    左右推掌祛“三高”

    這一式動作稍微復雜一些,但為了方便您一目了然地掌握,我建議您先將其“精簡”為左右推掌。只要明了這個基本動作,就容易把其他復雜的動作順暢地做出來,不信,請往下看。

    太極拳源于技擊,雖然動作看似柔緩,但每招都暗藏攻防之法。這招“摟膝拗步”在向左或向右推掌(攻擊)的同時,下方的另一只手則要摟開(撥開)對方向我攻擊的拳腳,此為防守也。推掌攻擊的手在身體上方,而摟開敵方的手則在身體下方的“膝蓋之上”位置,手掌的動作(上推掌、下摟膝)學會了,那么,腳步的動作(拗步)也就順勢做出來了,基本不需要再學。

    初學的朋友們,只做“左右推掌”的基本動作就可以了,以免貪多嚼不爛。

    這個動作能夠很快打通您全身的經絡,讓元氣上下貫通,有了心血管疾病,你多練這個方法就可以少吃藥了,效果還更好。

    太極抱球“補腎精”

    先雙手環抱“太極球”,然后“合久必分”,兩只手順勢分開擺動,其動作如同野馬分鬃一樣飄逸。

    幫助受苦受難的五臟六腑,用此法甚好,此法特別能大補您的腎精,堅持練習能夠讓您每天精力百倍。

    云手一推“心無礙”

    云手,就是兩只手輪流做著向外撥打的動作,您自己不妨試著比劃一下,要記得把柔中帶剛、行云流水的感覺加進去。

    練習一段時間后,手和腳的動作就慢慢開始“行云流水”,一般練到這個程度,您脾胃不會發生任何問題,這是保證您后天之本永遠基業長青的好方法,如此,您就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達到佛家所言的健康最高境界。

    金雞獨立加蹬腳,大道至簡壽命長

    “金雞獨立”就是一腿站立,而另一條腿抬起。“蹬腳”就不用多做解釋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別小看這兩個簡單至極的動作,卻對養生有頗多功效,能夠修陰壯陽、把好氣血引到身體的病灶上去,特別能夠補養您的肺氣,讓全身免疫力大增,能最快改善人身上的亞健康狀態。

    攬雀尾--除病迎新人似仙

    攬雀尾的意思是做手攬孔雀尾的動作。

    這個動作是想像先把體內的“疾病”往身體近處引,然后推出去。如此一來一回,前后三次。

    第二次迎來送往,則是有意識地將體內頑疾往“側方”迎引,然后再送出。這就好比在技擊上,打人并不直接打,而要先讓對方靠近自己,這樣自己打出去的勁力,相當于“自己之力+對方之力”。太極拳借力打力、借力祛病的道理,就在于此。

    第三次迎來送往,則是有意識地將疾病往“正面”迎引,然后再送出。一收一送,體內的凜然正氣就似排山倒海。

    我建議初學此法的患者朋友,單做第一個迎來送往的動作就可以了。只練這個招式就能補腎養精,讓人精力倍增。

    要記住,您在學習太極養生的時候,沒必要去追求動作的標準、精確,只需要求得一點真意,然后舉一反三就可以了。您看,風靡中國的健康養生《求醫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先生也練太極拳來養生保健,大家肯定都想不到,他的太極拳打得卻連“簡單的姿勢也不像”,看看先生本人是怎么說的吧:

    本人三生有幸,幾年前偶遇太極恩師李寶良先生,老師弟子眾多,很多師兄太極拳打得是“游龍戲鳳”,瀟灑飄逸。而我的拳法套路打得總是“熊頭狗面”,渾混不清。老師平日當眾對我也頗有微詞,說我太笨,簡單的姿勢也學不像。

    但與老師私下交流心得時,老師對我卻大加肯定,說我已經悟到了太極拳的心法意趣。至于形體姿勢,若愿意打得漂亮些,則賞心悅目,更為理想,若只是尋求太極意境,姿勢倒不很重要,照樣可以“啞巴吃蜜”,樂在其中。

    兩手交叉--“性命無憂”

    練此法時,兩手交叉如十字。在武學中的含義是交叉手以靜待動,應敵變化。練此法時,求的是健康至境--平心安神。

    練完“十字手”之后,您的雙手再由升到降,恢復平常的站立姿勢就行,這樣,才對身體有一個圓滿的交代。

    說了這么多太極養生祛病的道理,生活中,有人還會追著問我,舒大夫,您能不能把每個動作、招式的養生具體功效、能調理什么疾病都告訴我們呢?其實,太極功法的所有動作都是諸病通治的,都是保養人的精氣神的,都是對五臟六腑的全面調理,正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所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

    精簡太極拳五臟六腑精氣神

    一升一降“調陰陽”(起式)肝氣

    前后推掌“通氣血”(第一式:卷肱式) 心 神

    左右推掌“祛三高”(第二式:摟膝拗步)

    太極抱球“補腎精”(第三式:野馬分鬃)腎精

    云手一推“心無礙”(第四式:云手)脾 氣

    大道至簡“舒筋骨”(第五式:金雞獨立)肺

    大道至簡“身心命”(第六式:蹬腳蹬腳)

    除病迎新“求真意”(第七式:攬雀尾)腎精

    身心雙修“在當下”(第八式:十字手)心神

    一升一降“調陰陽”(收式)肝氣


    “把一天養好”,就相當于養好了一年

    我建議不妨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來養,各位再忙碌,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鐘來養生,不就相當于春夏秋冬四季都養了嗎!

    最近,中央電視臺的一位編導找到我,商討做中醫養生節目的事宜。他說,我們想做一期“養生和四季”的專題節目,讓人們在春、夏、秋、冬學會采取不同的養生方法。

    我告訴他,《黃帝內經》里有專門講述四季養生大法的篇章,要求人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還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具體方法。我還告訴他,不僅要堅持四季養生,還要把四季養生的原則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

    如何落實呢,“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才是最好的,你如果喜歡我在書里提出的“精氣神修煉法”,那么堅持使用。我再向大家介紹一個好方法,這是黑龍江省80多歲的著名老中醫鄭僑先生獨創的。

    春天氣溫,“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所以晚上9時要睡覺,早5時起床。

    夏天氣熱,“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睡眠改為晚9時半,早起床仍為5時。

    秋天氣涼,“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晚9時入睡,而早起時間為5時半。

    冬天氣寒,“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晚8時半睡眠,早6時起床。

    老人家行醫濟世六十多年,真正做到了“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所以,每次當我有機會作養生講座的時候,我都會把這位老中醫的養生秘訣向大家介紹。

    還有一次,我在給一個國學班的講課中,碰到了幾位能夠把養生心法運用到“拈花微笑”境界的企業老總。

 那次我講《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要下課前,我把我認為最經典的段落作為講課的結語:“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臺下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微微點頭。因為這段話不僅可以用到人的身體上,對于企業的健康乃至于社會的健康也都用得上。

    在接下來的互動討論環節,這批商業精英們,不自覺地把數字化思維用到了養生里面。

    這時,一位證券公司的董事長舉手發言:“諸位,我有個發現,每天養生十分鐘,相當于春夏秋冬某個季節的養生。”

    他說:“像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已經人到中年。就算活到八九十歲,也就平均剩下不到40年的時間。請注意:每天睡覺時間八個多小時,占了全天時間的1/3。那么,我們每個人其實只有25年左右的生命'凈資產’,說得浪漫一點,也就剩下100個春夏秋冬。

    如果從現在開始養生,把'每一天’當成你未來生命的全部。那么,一天除去睡覺的時間,就有16個小時,合計近1000分鐘。

    我們來算一算一天的1000分鐘和一生剩下的100個春夏秋冬,豈不是每10分鐘就對應著你生命歲月的一個季節?

    我建議不妨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來養生,各位再忙碌,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鐘來養生,不就相當于春夏秋冬四季都養了嗎!

    我們這些商務人士,總抱怨自己的時間緊張,沒時間養生,所以就有很多英年早逝的悲劇,我們一定要警醒啊!”

    看到這些忙碌的商界精英對養生有了發自內心的認識,我特別高興。此時,我想到了一個禪宗故事,和養生有著本質的契合。

    我對他們講:

    有個人失足掉下了懸崖,萬幸的是他抓住了一根爬藤。然而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他看到一只老鼠正在啃咬他抓住的爬藤,而此時他已經精疲力竭,腳下就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這時,這個人該怎么辦呢?恐懼、放棄都是沒有用的,他想起了禪宗'活在當下’四個字,因為,每一剎那的當下,就是人生的一個縮影,如果諸多剎那間充滿恐懼、疾病,那么,生命就多災多難。于是,他放下心來,騰出一只手去摘懸崖上長的野果子,不去過分把心放在那個嚙咬懸系生命爬藤的老鼠上……至于這個人的結果如何,是吃了野草莓,把那一剎那延展成甜美、平和的生命結局,還是有了力氣而抓住另一根堅固的爬藤而脫身,這已經并不重要了!

     相信這樣的人生絕境,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在商海競爭中切身遭遇過。但如果我們能像這個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樣,把每一剎那都視為生命最絢麗的部分,那么,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何嘗不能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呢!


    略汗運動排大毒,氣血暢通百病滅

    不管做什么樣的運動,只要達到略微汗出,就能達到排毒治病的最佳效果,而不必硬性規定運動的時間。我指導過很多病人用這種運動排毒法進行疾病康復的輔助,真是屢試不爽、立竿見影!

    我的鄰居張大媽是個養生愛好者,時常喜歡和別人介紹她的養生經驗:“養生要進補,多吃營養品,再加勤鍛煉,保您身體棒”。

    我笑著對張大媽說:您的養生順口溜,編得真是太好了!你看,我能不能續上一句呀?張大媽樂呵呵地說,您是醫生,我巴不得讓您指點指點呢。

    我沉吟片刻,接著張大媽的順口溜說道:“補正又攻邪,百病都不生,運動排毒法,略汗最相宜”。我的順口溜編得有些拗口,只得和張大媽細細解釋:

    中醫里有個很有趣的典故,叫做“閉門留寇”,說的是古代有位王爺,時常宴請天下豪杰。天晚了,就邀客人在他的王府留宿。夜晚關閉大門后,那些混入客人中的盜寇也同樣留在王府之內,開始大肆偷盜……

    這和養生有什么關系呀?張大媽心直口快,打斷我的話。我笑著對她說,您老吃的補品,不僅是您自己在享受,您身體里的病邪也在偷偷跟著享用啊!如果養生光靠進補,既補了正氣,也補了病邪啊。就像我講的典故里的那位王爺,既留下了英雄,也留下了盜寇。

    張大媽恍然大悟,拉著我的手對我說,快告訴大媽,怎么才能把病邪趕跑,我也不愿意留什么寇。我呵呵而笑,因為這里面的奧秘還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人身三寶“精氣神”,以平衡為無病。如果精氣神虧損(中醫術語叫“虛”),當然要補養。如果精氣神產生邪變(中醫術語叫“實”),則要攻邪。老百姓喜歡把攻邪說成“排毒”,真是生動形象極了。而適合所有人的最簡單易行的排毒方法,莫過于“運動排毒法”了。

    如果列舉我親手用這種養生法來讓病人康復的例子,怕有人說我“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那么,就請您看看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三代御醫之后趙紹琴先生親自講述的發生在他身上的真實經歷:

  我出生于1918年,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均為清太醫院御醫。自1934年懸壺于北京以來,迄今已60載。現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每天照常門診。許多同志都問我,我的養生訣竅是什么?我認為:生命在于運動,“走為百煉之祖,百煉不如一走”。

    “走路”每個人都會,每天都離不開,可許多人不知道走路的深奧意義。經過兩次大病之后,我方從實踐中體會到其中的真正含義。

    60年代初期,由于過度勞累,在一次查房時,突然心絞痛發作。經協和醫院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心后壁大面積心肌梗死”,血壓222/100mmHg,醫生令我停止一切活動,絕對臥床休息。不過,我并沒有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而是以走路鍛煉為主,吃藥為輔,每天早晨到北海攀登白塔的臺階。堅持三個月后經檢查,梗塞完全消失。

    1973年,我開始聲音嘶啞,且越來越重,最后失音,經協和、同仁、北醫大等幾家醫院檢查都診斷為喉癌,其治療方法只有手術一條路。但是我又用老辦法,以走路為主以吃藥為輔堅持了三個月,癥狀便奇跡般的消失了。到現在已經過20多年了,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

    從醫學角度看,行走鍛煉,無病可以防病,有病可以促進病愈,對人體的各個系統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有促進作用。晨起走路一小時,精神煥發一天,晚上行走一小時,可以安然入睡一夜。

    因此,現在我每天看病30乣60人,甚至有時80乣100人,仍能保持精神充沛,不覺疲倦,精力旺盛。

    讀者可能會感覺奇怪,為什么簡簡單單的行走運動,會有這么大的養生治病效果呢?為什么每天晚飯后我也堅持散步,就沒有這么好的保健奇效呢?

    奧秘的關鍵在于:每天運動量要恰恰達到能夠“排毒(驅邪)”的標準,才能讓運動發揮出驚人的治病威力。毒邪最容易排出的地方是哪里呢?莫過于隨呼吸而出、隨汗水而排。所以,只有達到略微汗出的運動量,才能使得體內潛伏的濕邪、氣郁、血淤等毒邪隨汗排解。

    我曾經指導過上百位老患者,我讓他們在吃藥的同時堅持略汗運動排毒法,都取得了讓他們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不過,千萬要注意的是:身體健壯的年輕人運動到滿身大汗自然無妨,但對于體質偏弱或疾病在身的人來說,切忌不要運動到大汗淋漓,因為這樣會使得全身毛孔“門戶大開”,毒邪雖然得以排除,但精氣神也容易隨之瀉散,這就有點像是西醫同行們反思腫瘤化療的弊端,化療雖然有效,腫瘤細胞被殺死了,但一些良性細胞也被殺死了。醫圣張仲景早在《傷寒雜病論》中就提出了“發汗排毒法”的千古定論:“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他還特別提醒:“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權威部門的統計,名老中醫們自身的養生方法中,大多數是略汗運動法。比如,當代中醫泰斗、廣東中醫藥大學教授鄧鐵濤,每天都會圍繞著住的樓房悠閑散步10圈。鄧老解釋說:“每天閑庭散步30分鐘(平地行走),醫學上也稱之為'醫療步行’,每天散步兩次,每次30分鐘到40分鐘,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鄧老在90多歲的高齡,仍能堅持看病、講學,深受這種最簡單有效養生法的益處,每天神清氣爽,精力旺盛。

    我通過臨床對病人的觀察,發現人的體質不同,運動養生的時間和力度也不同,有些人能輕松散步一個多小時,有人慢跑十多分鐘就難以堅持。所以,不管做什么樣的運動,只要達到略微汗出,就是運動排毒治病的最佳點,而不必硬性規定運動的時間。我指導過很多病人用這種運動排毒法進行疾病康復的輔助,真是屢試不爽、立竿見影!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不少朋友根據“略汗運動(排毒)法”的原理,自己創造出“老百姓自己的養生妙法”。有位六十八歲的李阿姨,每天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來“捎帶著”做全身經絡自我按摩,每次半個多鐘頭,邊看電視邊自我按摩,連續做上個三次,正好讓自己微微汗出,全身松透,打通人體十二經絡,比以前花錢找人按摩還舒坦呢。張大媽還把這個方法告訴小區里的老人朋友,讓大家都來自己給自己排毒養生!

中國漢代名醫華佗曾說:“血脈流通,百病不得生”。略汗運動(排毒)法雖然簡單,但如果您堅持每天鍛煉,就能使得全身氣血通暢、毒邪排出,讓人越活越有精氣神。這才是“攻補兼施”的全面養生法啊。

 

 

(來自):

天賜良藥,唾手可得_qinqin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2375fc01018ddb.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治未病” 為您推薦3種養生功法
文摘:人體元氣保養說明書:求實養虛不生病2
秘傳養生功法——七星養生功
【連載053】傳統養生方法和技能(4)——傳統健身等相關養生
求實養虛不生病
中醫理論中的運動養生講的是什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上杭县| 苗栗县| 土默特左旗| 潜山县| 德保县| 将乐县| 新邵县| 侯马市| 商城县| 普格县| 巴楚县| 西城区| 云林县| 新宾| 垣曲县| 三亚市| 大邑县| 晴隆县| 绥德县| 永登县| 大姚县| 汉源县| 沐川县| 龙川县| 沂水县| 淮北市| 北宁市| 芜湖市| 绥中县| 屯门区| 弥勒县| 柘荣县| 洪洞县| 元阳县| 利川市| 南京市| 涿州市| 德阳市| 大安市|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