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維生素,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雖然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卻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人體所需維生素的量雖不多,但絕不能缺少,否則缺乏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維生素缺乏病。
當今世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非感染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正日益加劇,糖尿病患者數量急劇上升,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給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帶來沉重負擔。糖尿病本身容易加重維生素缺乏,所以糖友更應該注重及時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B12又稱鈷胺素,是唯一含金屬元素的維生素。自然界中的維生素B12都由微生物合成,動物制品(肉類及奶制品)是人類攝取維生素B12的唯一膳食來源。
維生素B12在體內主要存在的形式有氰鈷胺素、羥鈷胺素、甲鈷胺素和5’-脫氧腺苷鈷胺素。5’-脫氧腺苷鈷胺素是L-甲基丙二胺輔酶A變位酶的輔酶,對脂肪酸的代謝和合成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12缺乏可致神經鞘的脂肪酸合成異常,從而造成進行性神經脫髓鞘病變。
此外,因轉化受阻而積聚的同型半胱氨酸通過刺激氨基(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和激活凋亡相關蛋白Bax和p53等機制產生細胞毒性作用,損害神經功能。
1. 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處在血糖波動狀態,多少都會存在周圍神經炎,表現為末梢神經疼痛、麻木,通過肌肉注射甲鈷胺可以得到緩解。
2.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維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發生率增加,其癥狀以舌炎常見,后續繼發其他貧血癥狀。通過肌注維生素B12,以及補充少量葉酸和鐵劑,即可恢復正常。
3. 其他非典型表現
其他非典型表現包括反應遲緩、記憶力下降、疲勞、虛弱、食欲不振等亞臨床表現。尤其是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可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加重,二甲雙胍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是加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醫源性因素之一。
近年來也發現維生素B12缺乏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綜合征、抑郁等相關,由此可見,維生素B12缺乏的表現多樣且不易發現,因此對高危人群需警惕維生素B12缺乏。
糖尿病患者相關維生素B12缺乏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 飲食控制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牛肉、羊肉、雞肉、蛋類、奶制品等。一般認為,植物中不含有活性的維生素B12,僅有部分植物如海藻、蘑菇含有少量維生素B12類似物。因此,素食主義者又不愛喝牛奶的話維生素B12缺乏的風險較正常飲食者高。
糖尿病患者需飲食控制能量攝入,相應地會攝入較少維生素B12,由此可能導致營養性維生素B12缺乏。
2. 消耗較多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常存在較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在代謝過程中會重新甲基化形成甲硫氨酸,葉酸是體內甲基的間接供體,維生素B12是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輔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會大量消耗這兩種物質,兩者的缺乏導致同型半胱氨酸無法進行甲硫氨酸的再生成,進而造成同型半胱氨酸的聚集,形成一個惡循環。
3. 藥物因素
很多糖尿病患者會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而二甲雙胍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導致維生素B12缺乏。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有平時飲食偏素、不愛肉蛋奶、腸胃不好、長期飲酒、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這幾項其中一項或幾項的話,建議您定期檢查身體是否缺乏維生素B12。如果存在缺乏的問題,可以采取口服藥物的方式來進行補充,當然肌肉注射的補充方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快也更好。
至于維生素B12能不能長期吃,答案是不能。維生素B12長期大量攝入的話可能會在體內過量積累,導致高血壓、痤瘡、皮疹等毒副作用。那么維生素B12吃多久?這個主要取決于身體缺不缺,一般吃1個月之后血清中維生素B12的濃度就能達到服用前的2倍,停藥半年或一年后可以復查一下是否缺乏,如果不缺乏就不用再補了,如果又出現缺乏的問題,那么再補充一段時間就可以了,不建議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