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經常能看到千篇一律的樓房、寬馬路、商業街等城市格局在農村逐漸蔓延,許多地方的農村鮮明地提出要建城市電影院、大商場、大廣場,村莊原有的特色歷史文化風貌蕩然無存。這著實讓原本期望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時保留寧靜鄉村的農家人無所適從。
事實上,簡單的模仿城市是對新農村建設理解上的一大誤區。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面孔,不能把內涵豐富的“城鄉一體化”片面理解成視覺效果上的城鄉“一樣化”,把“城鄉一體化”的著力點僅僅放在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上,而忽視了原汁原味的鄉村特色勢必造成最終構造的所謂“新農村”村不像村,城不像城。
在新村建設上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一個問題:農村就要有農村的樣子,一味的改造成城市將失去農村的獨有風味。農村居民點規劃應突出鄉村特色。新農村建設規劃應因地制宜,兼顧搭配,延續鄉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既要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環境有機融合,保護好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又要注重延續地域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鄉村固有的空間格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動。在新村規劃中,應對其地域、鄉土文化仔細研究,反復推敲,并逐項落實到新村的空間布局、景觀規劃、活動場所設計以及建筑設計中。
新建的村落既是農民生活的場所,也是農民生產的場所。因此,居民點規劃布局應充分考慮農民的生產活動。要考慮農宅與耕地或產業基地的距離和生產用車的交通流線和存放場所,在農宅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庭院經濟的場地,家畜家禽的養殖場所,家庭的生產用房等。
只有按農村特色來設計農村,規劃新村,才能實現在改造外觀的同時滿足村民的生產生活要求,形成真正實用、美觀、獨具農家風味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