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為平臺,用愛心澆灌心靈之花
一、學生個人情況
宋俊頡,單親家庭,調皮淘氣中透著可愛,智力一般,做事無持續性,自我約束力差,課堂上沉默寡言,不主動回答問題,注意力嚴重不集中,經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言不語,發呆愣神,據日常觀察了解,這孩子在父親去世之后調皮搗蛋的事情轉為地下工作——蔫兒淘。有些時候,這孩子就會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問到具體問題都以沉默作為回答。每天的作業媽媽督促完成,沒有自主學習、完成作業的意識。
二、案例及心理情況分析
家庭比較特殊,孩子父親在他上小學一年級時病逝,現在與母親共同生活。宋俊頡在生活中比較親近男性,多數時間與父親溝通交流,父親去世后變得開始沉默,從明目張膽的調皮搗蛋轉為沉默蔫兒淘。失去父親的依靠,使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少了一個強大的庇護,因此開始沉默,不主動與他人交流。
三、輔導過程
接手三年二班半年的時間里,多次嘗試溝通交流,都屬于單方面對話,孩子只是簡單的幾個字作以回應,沒有明顯的效果。都說疫情帶來了危機,但也帶來了契機。正是因為這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宋俊頡有了突破性的改變。
1.溝通交流,春風化雨
正月初三,俊頡媽媽像往年一樣帶著宋俊頡回到白山姥姥家,疫情的到來把娘倆兒隔在了白山。開學臨近,為了不耽誤開學,俊頡媽媽選擇回到家中等待開學。疫情的不斷發展,外地返鄉人員必須居家隔離,母子兩人就這樣居家隔離14天。在這14天中,根據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必須每天隨訪2次,這就使我和宋俊頡同學每天有2次面對面的機會。開始我只是以工作的態度與他交流,簡單的只有:是否在家隔離?監測體溫是多少?隨著學校開展“停課不停學”線上答疑活動,每天還會與他溝通今天的學習怎么樣?有哪里不會的?在他出現問題時及時幫助解決,1對1的輔導,使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拋棄他。我漸漸的發現,他開始愿意和我交流,由最開始視頻我主動和他說話變成了接通視頻時他會第一時間喊老師,在他清脆的叫喊中能清晰的感受到孩子的期待,突然間讓我覺得這個孩子變了。思考中發現,每天短暫的視頻時間里只有表揚和期待,沒有批評與責怪,以柔克剛,反而看到了一個被陽光照耀的天真面龐。2. 揚長避短,因勢利導
疫情期間,“宅”家不能外出,其他孩子還可以在院子里適當活動。宋俊頡隔離14天,不能走出房門,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很煎熬的事情。為了避免孩子們出現心理問題,為他們準備了開放性任務:研究性學習。我發現宋俊頡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會通過文字、手抄報、錄視頻等方式進行匯報,并且手抄報色彩鮮艷,被學校選為典型材料進行表揚。挖掘他身上的這一閃光點,充分發揮其作用,在班級群內表揚他,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當他感受到老師的信賴、同學的支持時開心的不得了,促使他學習的盡頭更足了,每天按時完成預習和背誦的內容,并主動上交。從一個靦腆不主動變成了積極上進的好孩子。3.主動配合,對癥下藥
與家長聯系,了解宋俊頡的家庭情況和表現,交換教育孩子方法,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以便對癥下藥,并且鼓勵家長也多多與孩子溝通,使家長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通過14天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在孩子的心理埋下了關注的種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習上出現問題,也能主動問家長或者與我溝通,這都是家校合作的結果,通過正常的途徑,采用有效的手段,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把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誘導他積極向上。多鼓勵、表揚,樹立信心。建議家長抽時間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鮮空氣,為孩子安排有意義的生日慶祝會,設計各種溫馨的家庭活動,利用親情來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沉默。四、思考
這個案例,使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啟示。讓我深深體會到鄭淵潔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不會教的老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對問題兒童有更多的關愛、呵護,不能訓斥、指責,一棒子打死。老師要用愛心去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教師要善于做學生的心理導師,從關心、愛護學生入手,幫助他敞開閉鎖的心扉,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并鼓勵他改進自己。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改正的,要一步一步地來,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與家長和學校其他老師緊密配合,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如果缺乏一方面的配合,這個工作將難以開展,或者效果不好。并且在實施過程中要不斷表揚他所取得的進步,并不時的給他點出錯誤,提出新的要求。經過努力,行為有所收斂,約束力有所增強,但時常還會犯毛病,我想這也是正常的。一個班級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孩子,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關心每一個孩子,相信任何問題都是有解決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