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骨穴位位置圖 RN 2 曲骨 Qūgǔ
曲骨【標準定位】仰臥位。在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
【取法】仰臥,于腹部中線,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主要有髂腹下神經的分支。
【特異性】任脈、足厥陰之會
【功用】通利小便、調經止痛
【主治病癥】赤白帶下,小便淋瀝,遺尿,遺精,陽痿,陰囊濕疹,五臟虛弱,虛乏冷極,膀胱炎,產后子宮收縮不全,子宮內膜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穴位內為膀胱,故應在排尿后進行針刺;可灸。孕婦禁針。
【配伍】
配太沖,關元、三陰交,有養陰清熱,行氣去濕的作用,主治赤白帶下。
配關元、漏谷、行間、五里、涌泉、委中、承扶,有行氣通滯,清熱利尿的作用,主治小便黃赤,癃閉。
配急脈、歸來,有理氣緩筋的作用,主治因情緒過分緊張而致陽瘺,早泄,遺精。
【文獻摘要】
《素問》: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甲乙經》:任脈、足厥陰之會。
《千金翼》:水腫脹,灸曲骨百壯。
【研究進展】
遺尿 毫針平刺,得氣后行刮針法,再向左右旁開斜刺入肌層,行同樣手法后出針,每日一次,7~15次為1療程,有一定療效。
術后尿潴留 配三陰交,直刺,得氣后留針10~15分鐘,中間行針2~3次。
本文來源于 響石潭
http://www.chinadoctor.or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