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關節疾病,又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或肥大性關節炎。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多見。其發病與遺傳、內分泌、代謝障礙及外傷、勞損等因素有關。骨關節炎以關節軟骨退變、破壞及伴有相鄰軟骨下骨板、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骨贅形成為特點,主要影響膝關節、髖關節、遠端指間關節及脊柱關節,使其功能受損。
骨關節炎的康復治療措施和方法包括:
1、調整和限制活動量,減輕關節負荷: OA患者腫痛明顯時,應調整和限制活動量,減輕關節負荷。可適當臥床休息,減少每日活動量,把活動量調整到關節能耐受的范圍。下肢負重關節受累(如髖關節OA、膝關節OA),則應避免跑、跳等劇烈活動形式;避免持續屈膝作業,少作屈膝運動;減少每次步行的距離和時間,使髖、膝關節避免負荷過重和過度使用。
2、物理因子治療:常用方法有溫熱療法、高頻電療法、中、低頻電療法、超聲波療法、經皮電神經刺激(TENS)、電磁療法等。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消除慢性炎癥和水腫、緩解痙攣和疼痛的作用
3、運動療法:運動療法對增強骨關節炎患者肌力,保持或恢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關節功能及預防和減輕骨質疏松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患者在其關節疼痛經藥物、物理因子等治療減輕或緩解后即可采用運動療法治療。
4、傳統中醫療法:推拿、按摩、針灸等。可緩解疼痛及肌肉痙攣,改善癥狀。
5、輔助具的使用:骨關節炎患者可使用矯形器(如軟式膝矯形器、軟式脊柱矯形器、踝-足矯形器等)和助行器(如手杖/拐杖/步行器、輪椅、生活自助具),輔助治療和穩定膝關節,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和方便行動。
供稿/骨二科 趙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