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中國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曾出現過很多不同的名稱,不同朝代的這些名稱也叫“國號”。隨著朝代的更迭,“國號”一直在不斷地變換,從上古第一個國號“夏”起,到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國號“大清”,中國古代用過的“國號”多達好幾十個,其中統一的封建王朝所用過的“國號”主要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
中國各朝代疆域面積最大者為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版圖最小者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中國最強盛時期為唐朝,第一個黃金時期為漢朝(西漢)。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關于“夏”的名義來源史學界有多種說法,比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又說,“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再成為國號的。
商朝(約前17世紀-約前11世紀)
《史記·殷本紀》記載:“契封于商”。由此可知,“商”是商族先祖契的早期居地,國號取于地名。
周朝(前1046-前255)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戰中大敗商軍。紂王鹿臺自焚,商朝亡,史稱“武王克殷”。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名,周朝立。歷史上分為西周、東周。
西周
東周
夏至東周之錢幣
海貝
金貝
包金貝
蟻鼻錢君
文信
秦(前221年-前207年)
秦朝的前身為周朝的諸侯國秦國,位于關中平原。秦國的國號來自于地名。早期的秦人由于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便成了他們的族稱。而在秦王政滅六國以后,秦由一個諸侯國的稱呼,變成了大一統皇朝的稱呼。
疆域面積(約):354.69萬平方公里
圖:秦朝開國皇帝——嬴政畫像
就“秦”字本義而言,是一種牧草——草谷的名字。在甲骨文、古陶文上,就是一種草的形象,清人趙之謙的篆書仍具此形。
趙之謙篆書“秦”
漢(前202年-220年)
秦亡以后,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中王。后來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打敗了項羽,于公元前202年登基稱帝,仍以“漢”為國號,漢朝由此開始。史分西漢、東漢。
疆域面積(約):666.37萬平方公里
西漢
東漢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畫像
顏真卿書繁體“漢”
在西漢末年,中國還曾短暫出現了一個國號——“新”。
這是王莽篡位后,啟用的國號。為什么看中了“新”字?王莽曾在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被封為“新都侯”,因為“肇命于新都”,所以“應作新天王”。無奈,王姓新朝也國運不濟,頭尾算在內,與秦朝一樣,也歷15年而亡。
此后,中國進入了長達37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出現了第一個國號興廢的頻繁期。這一時期,包括南朝、北朝在內,出現的國號有近20個,“魏”、“蜀”、“吳”、“晉”、“宋”、“齊”、“梁”、“陳”、“周”等,都曾被用作國號。一直到楊堅取代北周建國后,中國才重新有了一個大一統的國號“隋”。
秦漢之錢幣
大泉五十背四決
半兩倒半
五銖
國寶金匱直萬
大布黃千
三國(220年-280年)
1、曹魏(220年-266年)東漢末年,漢獻帝先封曹操為魏公,后封其為魏王。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而得位,以魏王的封號為國號,建立魏朝,史稱曹魏。(面積約:291萬平方公里)
2、蜀漢(221年-263年)劉備以延續漢室政權稱國號為“漢”,又因其處于蜀地,俗稱蜀漢。(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
3、東吳(222年—280年)曹魏曾經封孫權為吳王,孫權稱帝后便以吳為國號。因其處于東南之地,史稱東吳,也稱孫吳。(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
疆域面積(約):543萬平方公里
晉朝(265年-420年)
魏帝曹髦封司馬昭為晉王,后來其子司馬炎繼承了此爵位。魏帝曹奐被逼禪讓,司馬炎得位為帝,國號“晉”。史分西晉、東晉。
疆域面積(約):615.5萬平方公里
西晉
東晉
三國兩晉南北朝之錢幣
兩銖
永通萬國
五行大布
五金鐵錢
布泉
隋(581年-619年)
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楊堅得位以后,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他認為“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于是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國朝名。
疆域面積(約):470.57萬平方公里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畫像
衡方碑“隋”
楊堅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給新朝帶來好運,延長國運。但很快有人發現,“隋”字還不如“隨”字,并不吉利。《說文解字》稱:“隋,裂肉也”。所謂“裂肉”,就是用手撕好來祭祀神靈的肉品。
試想,一個王朝是一塊“祭肉”,國運還能長久嗎?隋王朝在建國38年后,真的成了李姓唐朝的一塊“祭肉”。
唐(618年-907年)
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為唐國公。其后,爵位傳至李淵,隋恭帝時李淵進封唐王。李淵得國后便以“唐”為國號。
疆域面積(約):1255.19萬平方公里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畫像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國號當數“唐”,存在時間長達289年。這也是至今唯一一個有資格與“漢”相提并論的國號,史學界習慣合稱為“漢唐”。
唐玄宗李隆基書“唐”
但是,研究古文字的都知道,古字“唐”字等同“螗”,是一種蟬,古人眼里的蟲。而甲骨文的'唐'字,就是一種蟬的形狀。在清末民初大書畫家吳昌碩的作品中,仍能找到這樣的寫法。所以,民間戲稱,大唐再牛,終究不過是一條蟲。
隋唐五代十國之錢幣
天福元寶
乾元重寶重輪背星
隋五銖(包金)
得壹元寶背下月
開元通寶背京
日月光金
宋(960年-1279年)
“唐”之后,中國又進入了第二波頻繁更換國號時期。在70余年的時間,先后出現了“五代十國”,是北周大將趙匡胤結束了中國的分裂局面,重新實現了中國的南北統一,建立起宋朝。
趙匡胤曾是后周歸德節度使,駐節宋州。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后,便定正式國號曰“宋”,尊稱為“大宋”。歷史上又分為北宋和南宋。
疆域面積(約):383.56萬平方公里
北宋
南宋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畫像
褚遂良書“宋”
宋一直被北方的遼、金、元欺負,逼得割地送錢求和。最恥辱的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徽宗、欽宗竟然讓金兵擄走了。之后偏居臨安的南宋也未能安穩多久便被蒙古人滅掉,宋朝終從歷史上消失。
兩宋之錢幣
乾道元寶折二
宣和通寶折二寄郭篆書
嘉定元寶折十
大觀通寶小平退大
崇寧通寶闊字寬通
皇宋通寶遒勁長寶
崇寧重寶鐵母
遼(916年-1125年)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國號初為“契丹”,后改名為“大遼”。
疆域面積(約):448.54萬平方公里
西夏(1038年-1227年)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號“大夏”,簡稱夏,源于地名。因位于中國西北地區,史稱西夏。
疆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
金(1115年-1234年)
金是中國歷史上由東北女真族建立的王朝。《金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記載,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于是以大金為國號。另有一說女真興起于金水,故國號名金。
疆域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
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也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完成大一統的朝代。全名為大元大蒙古國。元朝的漢文國號“大元”出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疆域面積(約):2122.74萬平方公里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
其實,元朝的國號并非單字“元”,而是雙字“大元”,這也是古代中國首次起用“雙字”國號。以前的所謂“大漢”、“大唐”、“大宋”,僅是國號前加“大”的尊稱,并不是定稱。在元朝以后,用雙字或多字國號成歷史潮流,如“大明”、“大清”。
元朝早期國號使用的是蒙語,漢語音譯叫“也可蒙古兀魯思”,簡稱為“大蒙古國”,可能覺得名字太長使用不便,后又改稱為“大朝”。再之后,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頒布《建國號詔》,放棄蒙語國號,采用漢語國號,建國號曰“大元”。
米芾書“大元”
遼金西夏元之錢幣
至正之寶權鈔五錢
統和元寶背星月
天盛元寶折元
泰和通寶小平
統和元寶背左月
清泰元寶
明朝(1368年-1644年)
元朝亡國后,朱元璋奪得了天下,定都應天(今南京)建國,國號“大明”。
疆域面積(約):1233.38萬平方公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民間畫像
王羲之書“大明”
清朝(1644年-1912年3月11日)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由滿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個專制皇朝。國號為“大清”,是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皇朝。
疆域面積(約):1284.65萬平方公里
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畫像
柳公權書“大清”
明清之錢幣
洪武通寶背京十
隆慶通寶
裕民通寶背浙一錢
永昌通寶小平
咸豐重寶寶川當五十
雍正通寶寶鞏
康熙通寶滿漢云
同治重寶寶源當十母錢
祺祥重寶寶源當十
道光通寶寶源雕母
太平天國背圣寶楷書小平
結語
從史料所記來看,國號都與“龍興之地”有關,暗藏風水玄機。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是中國最有為帝王之一、大唐王朝皇帝李世民說的話。一朝所亡,實不怪國號吉兇、風水好壞,而在人主。為政者要積德,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則國有德,國有德則國運久長。即便因天災人禍滅了,后人也會記著,如漢如唐!
~啦啦啦~
本文內容轉自歷史真相大揭秘、大中至正,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天眷堂修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及時刪除或附上報酬。
圖片審核:沫沫
封面審核:艾亮
標題審核:小俞
正文審核:老胡
編輯整理:辣辣
回復 w 可查閱往期精彩文章
【春天里的約會——2015上半年各地古玩交流會總覽】
【驚悚!人民幣再也不能折起來放了!】
【瘋狂“五帝錢”】
【袁大頭的一滴眼淚,身價可漲十倍(收藏攻略)】
【3月人民幣行情播報】
【1月古泉行情播報】
【11月銀幣、銅圓、民國紙幣行情播報】
【泉屆驚魂——近十年影響古錢價格的六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