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運用網絡課程資源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勝利小學 姜曉明
對數學網絡課程資源進行合理有效地利用是實施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數學網絡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如何在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呢? 我認為,可作一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運用網絡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之后,自然就學得好。數學課給學生的感覺總是枯糙無味的,而網絡教育資源具有集信息于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以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聲音、圖像畫面,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情景,使課堂生動有情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美的感受中學習知識,大大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梢?,網絡課程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師益友,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例如在教學“數的大小比較”這一課,引入新課時,教師適時運用教學電影、動畫,通過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演示,播放遠程教育資源“小烏龜比年齡”的動畫,讓學生邊觀看動畫邊聽老師講小烏龜比年齡的故事,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通過“比年齡”的活動,自然地復習了舊知識,巧妙地導入新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真正達到趣味橫生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可以合理應用了網絡教育資源,創設了一個超市購物的情境,超市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把孩子帶入日常購物的情境,孩子們學習興趣高漲,然后想要紛紛上臺模擬購物,在模擬購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學習了人民幣兌換的知識。
二、運用網絡課程資源,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網絡教育的媒體資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動與靜的相互轉化,由直觀到抽象,使數學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規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的顯示出來,不僅輔助教師的教,更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運用網絡教育的媒體資源,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點,然后從這一亮點引出兩條射線,同時閃著這個點及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觀察后悟出角是怎樣形成的以及角的概念。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動畫,學生邊觀看邊聽“大角”和“小角”的對話,明白“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道理,通過這樣動態顯示,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正確、清晰的數學概念。
再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重點要讓學生探索并掌握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分桃子的過程與豎式計算的過程緊密結合起來,逐步演示,讓學生體驗計算過程,明白其算理。
三、運用網絡課程資源,降低教學難度。
網絡教育資源通過展現文字、圖像、聲音,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多種感官接受刺激,參與學習,化抽象為形象,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化難為易。每一節數學課都可以對教材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制作成一幅幅美麗的圖像。例如我們在教學“扇形統計圖”時,充分運用網絡教育資源,又下載《電子教材》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再配上音樂、聲音,圖文并茂,學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又如在教學“面積、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除了實踐操作外,還充分運用網絡教育資源提供的操作示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與視圖的動態展開拼合過程,很快在頭腦中建立起了推導的過程,這部分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建構起深深的烙印,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并掌握較深。
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通過師生舉例認識生活中的圓,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形體特征和意識,學生由感知到表象,達到認識的過程。其次,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去發現探索獲取有關圓的知識,悟出圓的特征,真正做到了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最后,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合理運用網絡教育資源,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四、運用網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由于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講解上,用在板書上,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運用網絡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比“粉筆+黑板+教材+嘴巴”的傳統教學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學生手、眼、耳、腦多種感官并用,將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同時,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能力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要體現“以訓練為主線”的特點,適時使用網絡教育資源,可較快地展示演算過程,展示練習題,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先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后,然后教師按小組匯報一一用課件演示不同解法的思維過程,這就比口述或板書要優越。
再如教學“分蘋果”一課,重點是讓學生在分蘋果過程中體驗除法豎式的抽象過程。教師課件出示“小猴分桃”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自主探索分法,然后,教師按小組匯報一一用課件演示不同的分法,并且聲、像結合,使學生看后一目了然,容易接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有效地運用網絡教育資源,創造性地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有利于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和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