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死,人生的終極。然而,有的人死的輕于鵝毛,有的人死的重于泰山;有的人轟轟烈烈,有的人默默無聞。人生的路怎樣走,是擺在我們每個人前面的路徑。路有千條,選擇在于個人。
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著曲折艱難的坦途,充滿著波瀾起伏,更是隨時觸碰人生的暗礁。“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就這樣告訴青年人的。在人生路上,我們會取得一些成就,這也許是我們努力的結果。在航行的路上,也許我們會平安地闖過一片海域,但如果我們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高傲自大,不求進取,那么勢必不進則退。如果我們放松了警惕,輕信危險的存在,那么我們的人生的航船就會面臨著觸礁的危險。所以,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時刻保持著清新的頭腦,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前方的路徑,我們的人生才不會多走彎路,才能避開風險走得平安。
人生之路是豐富多彩的。在人生的路上我們要樹立信仰。詩人徐志摩把“愛、自由、美”作為人生的信仰。那是那個時代的人所追求的目標。
人生之路是充滿愛的。這些愛可以來自家庭,也可以來自社會。小時候,我們享受著父母的愛;青年時,我們感受到男女之情愛;年老時,我們感受到天倫之樂之愛。愛,充滿著我們的一生,愛如人生之路上的花朵一樣盛開在我們必經之路上。追求人生自由和平等曾經是我們祖輩們追求的崇高目標。“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先輩們為了追求自由平等的社會,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放棄家庭,放棄生命,他們的人生無疑是鮮紅的,他們的人生無疑是高尚的,他們的死重于泰山。
人生之路上也充滿著美。人生之路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臺灣作家林清玄闡述過人生之美,他認為人生有三美,物質之美、文化藝術之美、精神之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斷地創造物質財富,也不斷地享受財富,享受著物質給我們帶來的愉悅。我們在享受物質之美的同時,還享受著文化藝術之精神美。看一場有品位的晚會,欣賞一臺優雅的音樂會等等。人生之路無處不充滿著美。
人生應該是嚴謹和穩重的。如同一只“三足鼎”。作家豐子愷先生曾經打過一個精妙的比喻,他說,圓滿的人格像一個鼎,真、善、美是鼎之三足,如果缺少一足,就立不成。人到底應該為什么而活著,不同的人有不同人生觀,可以說眾說紛紜,但不外乎有二點,一,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美好。二,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人生符合真善美的標準應該是健康的思想人生。人生首先應該是真誠的。以誠相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紐帶,是架起友誼的橋梁。誠實守信是我們的立足之本,也是我們通向成功的風帆。其次,人生是善良的。忠誠、正實、善良是我們的為人之本,也是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其三,人生之路上無處不充滿著美,所以才會有美麗的人生之說。
人生如花如藥。胡適先生在談到人生時講到,人生需要“三昧藥”。“問題丹”、“興趣散”、“信心湯”。他從人生路上所要的需求方面提出了“三昧藥”的理論。人生路上不是平坦,而是充滿著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我們必須俱備一個清新的頭腦,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克服這些困難。人生路上難免是枯燥的,靜默的,我們必須樹立自己的興趣,以一種樂觀的態度看待人生。人生之路也是漫長的,其奮斗目標也是艱難的,我們必須要有一種信心,一種持之以恒的心態,才能解決各種問題,實現自己的目標。
著名女作家冰心老人在論述人生時講到,人具有“三要素”她說人如花,無論男女必須具備“色、香、味、才、情、趣”這是從人的修養角度來思考的。人不僅要有“色”美麗的外觀,而且要有“香、味”的氣質,更要具備做人的內涵“人、情、趣”做怎樣的一個人,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追求。外觀果然重要,但人的內在修養應該更是重要。人的素質,人的“才、情、趣”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軌道,如何駕馭這是我們每個人的選擇。無論選擇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都要走向人生的終點。我相信人生的色彩是艷麗的,是豐富多彩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