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聽雨
那是個悠久厚重的西塘,古老純樸。
時逢農(nóng)歷三月,我迎著潤物無聲的春雨走入這千年古鎮(zhèn)。青石板鋪就的古巷,小橋流水,櫓搖槳蕩,兩岸水榭樓臺,酒肆茶樓,粉墻黛瓦渾然一體,宛如一幅長長的立體畫卷徐徐的向我展開……。
以古橋、廊棚、弄堂三多著稱的西塘古鎮(zhèn)已傾聽了千年的流水低吟,吳儂軟語。座座古橋穩(wěn)穩(wěn)地橫跨在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歷經(jīng)了多少的世事滄桑。岸邊斜柳依依,細雨柔柔,任憑水中小舟游弋穿梭。古風(fēng)、古韻傳播著古樸祥和。
最有特色的便是送子來鳳橋了,此橋有頂棚,可蔽日擋雨,紅檐黛瓦,古色古香。橋面寬,兩側(cè)有護欄,可憑欄眺望。橋中間有花隔相墻將橋一分為二,一側(cè)的引橋是坡道、一側(cè)是臺階。西塘人說新婚男女走坡道一側(cè)的生女孩,走臺階一側(cè)的生男孩。此橋建于明崇禎十年,傳說竣工時有鳥飛來,眾稱“祥瑞”,故得名“送子來鳳”。橋如房,穩(wěn)重、大氣、更近生活。名儒雅,上口、動聽、內(nèi)存寓意。一座送子來鳳橋足以彰顯西塘人的文化底蘊,也將我?guī)胗七h的遐想。
朦朦的江南小雨沖刷著古老的晴雨廊棚,沖刷著古樸的江南民居,洗滌著世間的塵埃。我走在廊棚下面,詢問著商鋪貨架上的當?shù)靥厣〕裕p著水中秀美的倒影,更感到這廊棚的實用。細雨微風(fēng)掠過水面泛起陣陣漣漪,看不到盡頭的晴雨廊棚牽著我訪幽尋古的思緒,將我引入了西柵。這里的店鋪很雜,一家賣銅玲的店鋪闖入了我的視線,店主人像聊家常一樣推銷著他的各式銅鈴。刻著老虎圖案的銅鈴,大的、小的、三個一組、九個一串,店主人講:九個是天長地久、九九歸一,帶在身上會交好運、驅(qū)邪保平安。他還講:西塘的弄堂很深,行人少,幽靜,帶上串銅鈴“叮咚”一響平添了巷子里的生機,也壯了自己的膽子。這話還真是有些道理嘿。我隨即給女兒買了串銅鈴,也讓女兒交上好運。他仍在不溫不火,平和的滔滔不絕。
離開了賣銅鈴的店鋪,回味著西塘人的生意:不買也無妨,聊聊也無妨,給人一種恬然自得,溫和醇厚的印象,不乏溫馨,不失質(zhì)樸,可謂是管窺西塘民風(fēng)了吧。
西塘的明清古宅頗多,高高的古墻圍著七進、五進的宅邸,彰顯著當年侯門深如海。斑駁的古墻上遍是濕黏黏苔蘚,在那綿綿雨絲的滋潤下凸顯墨綠,古巷里濕滑的石板上映出寥寥行人的倒影,此時會讓你想起戴望舒先生的那首《雨巷》。那悠長、悠長的雨巷偶爾也會斷了行人,會讓人感到古巷更寂寥幽深,當你獨自走在這千年古巷,走在狹窄的“石皮弄”里,那只有兩尺寬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你的前世,更加放縱思古幽情,今生與前世便混沌于此間……。
淅瀝瀝春雨,洗刷著西塘、洗刷著心靈。
水揉著西塘,揉著我的心,心軟了,心溶了,溶入了水中,溶入了這千年古鎮(zhèn)。
累了,坐在那晴雨廊棚下,一壺老酒、一包熏青豆、一塊芡實糕、一碟荷葉粉蒸肉,夢境般的醉在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