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自我調養巧治病》之二
(四)按摩調養法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非手術療法中,目前仍以按摩最為有效。除成熟型外,均可采用本法,以助還納髓核,解除壓迫,緩解和消除癥狀,堅持治療,最終達到康復之目的。
1.準備手法
患者仰臥位。以右側為例。按壓大溪、解溪穴各1分鐘。牽拉、提拉踝關節,按壓足三里穴1分鐘。提拉股四頭肌聯合腱,按壓風市、沖門穴各1分鐘。
2.治療手法
(1)術者立于患者右側,以右腋下挾持患者右足踝部。左手掌搭于患肢膝關節前側,右肘屈曲,以前臂背側從患肢小腿背側插過,搭于左前臂中1/3處。用力夾持患肢向下牽引1分鐘,然后以左手拇及食指捏住股四頭肌聯合腱向后推按,再向前提拉,同時屈曲膝關節,身體稍用力下壓。反復1~2次。
(2)患者側臥位,背向術者,左腿膝關節屈曲位,右下肢伸直位,右臀朝上。術者屈曲右肘,右手握住左上臂作為支撐力。左手向后牽拉髂前上棘。術者以屈曲的右肘尺骨鷹嘴尖端壓放在患者右股骨大粗隆尖端上部約半寸處,用力按壓半分鐘。
然后術者右肘仍以原式放于環跳穴,用力按壓半分鐘。
(3)患者俯臥位。術者以拇指分別按壓承山、委中、殷門、承扶穴各半分鐘。
(4)術者兩拇指相對,按壓大腸俞,其余四指并攏,附于腰兩側作協力,按壓時用力方向為向中線及下方擠按,由最輕至最大指力,持續約半分鐘,再向上推擠,并向外旋轉,逐漸放松壓力,拇指在原處輕輕按揉。
(5)接上式,術者兩手下移至骶骨后上棘內緣,相當腰5骶1椎體平面的關元俞,用力向下按壓半分鐘。此處拇指直壓直起,不移動,不旋轉。然后拇指在原處輕輕按揉。
(6)術者兩手拇指置于腰5骶1平面的骶棘肌外緣,稍向內推擠即用力向下按壓,持續半分鐘,拇指向上滑動并向外旋轉放松。
(7)術者以左手掌根沿右側背伸肌,自上而下用力旋轉揉按,至骶髂關節止。同法施于對側。反復1~2次。
(8)術者兩手拇指呈水平相對位,分置于第1胸椎棘突兩側旁開2厘米處,向中線擠壓。擠壓至中線時起手,同時拇指向上外方旋轉。順延而下,每一椎間關節兩側均以同法擠按,至腰5平面止。反復2~3次。
(9)術者右手手掌放于患者腰4~5平面之背側,左手掌搭于右手背上,兩手重疊在患者腰部做搖擺推按,帶動患者上身及下身搖動,反復4~5次,最后再用力按壓1次。再搖動,再按壓,重復2~3次。
(10)令患者雙手攀抓住床緣。術者能站在患者足端,以雙手握持患者兩足踝部,用力向下牽引1分鐘,再突然向下,發力抻拽1次,然后放松。
(11)患者側臥位,右側在上,左下肢放于伸直位,右下肢髖、膝關節屈曲放在左上肢之上,右上肢放在背后。術者立于背側,左肘放于患者右肩前側,右肘置于右臀后,左肘向后,右肘向前相反用力,先輕緩,至斜扳至最大限度時再突然發力。同法施于對側。用力應適中,不可過猛過大。
(12)患者仰臥位。術者以拇指按壓沖門穴。用力宜輕緩,采壓放結合法,放手時有熱感傳至足底。
(13)術者以右腋夾持右足踝部,向下牽引。然后以右手持握足踝上部,使患肢作膝關節屈曲活動,反復4~5次。
(14)患者俯臥,術者以雙手掌在患者腰、背部作摩、按、揉、擦等放松手法。最后雙手五指收攏,以空心掌叩拍腰背數次收勢。
療程: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4日為1療程。各療程間應間隔3天左右。治療期間要注意起屈調養,保證休息,以防加重或復發。
(五)牽引調養法
骨盆兜帶牽引,適用于本病不宜于推拿及其它療法的患者。每側重量5~10千克,逐漸增加牽引重量,以不使患者感到疼痛難忍為度。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牽引半小時至1小時。一般牽引3~4周。
(六)貼敷調養法
取穴:命門、腎俞、阿是穴。
貼敷方:元胡15克,杜仲10克,官桂15克,羌活5克,干姜5克,牛膝15克,附子10克,乳香5克,樟腦3克。
用法:上藥研細末,用白酒調成糊狀,或加凡士林制成膏劑,攤于適當大小膠布上,貼敷于穴位上,外再覆以塑料紙,繃布包扎,膠布固定。3天換藥1次,5次為1療程。
(七)熏洗調養法
熏洗方:乳香9克,沒藥9克,落得打9克,川烏6克,草烏6克,秦艽9克,雞血藤9克,干毛姜9克,川當歸12克,川斷9克,海桐皮9克,地鱉蟲6克,羌活6克,獨活6克,防風12克。
用法:上藥盛于鐵質臉盆內,加適量水煎煮至沸5分鐘,離火,以藥氣熏蒸患部,待溫度降至手可忍受時,以毛巾蘸藥液洗處,以腰部正中、兩側及患側臀部為重點,可結合以揉、擦等手法,用力適中。每次洗20~30分鐘,每日1次。每劑藥可使用2~3次。
(八)體育調養法
自我功能鍛煉也是本病調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下介紹的腰部體操,如能堅持不輟,對促進本病的康復與防止本病的發生均有良好效果。
(1)腰部前屈后伸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穩,雙手叉腰。然后穩健地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4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腰部側屈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直立,雙手下垂伸直。腰部做左側屈,手順左下肢外側盡量向下,還原。然后用同樣姿勢做右側屈。左右各4次。
(3)單腿伸腰運動:取立正姿勢。先以右腿為支撐點站穩,左腿伸直向后抬起,同時挺胸,還原。同法右側伸腿抬起,左右各4次。后抬可至最大限度。動作轉換越慢效果越佳。
(4)腰部回旋運動: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直立。腰部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旋轉各1次。然后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順逆交替回旋8次。
[附]腰椎管狹窄癥
構成椎管的骨性組織或軟組織,造成椎管神經通道(椎管的側隱窩部)或椎間孔狹窄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稱腰椎管狹窄癥。
椎間盤突出就可以造成椎管及神經根的通道、孔道的狹窄。但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很典型,有其本身固有的特點,故作為一種單獨的疾病而不能診斷為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腰椎管狹窄癥的骨性發病原因之一。腰椎管狹窄癥主要癥狀為:緩發性持續性的下腰和腿痛、間歇性跛行、向下肢放射痛、小腿或足部有麻木感,腰部過伸試驗陽性、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腱反射遲鈍以及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等。治療上必須區分輕重緩急,辨證施治,可用手法、固定、休息、功能鍛煉、藥物、理療及封閉治療。嚴重者經保守治療無效,可手術治療。
關注養生!關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