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大年了,過年期間可能會拖更半個月,沒辦法,家里沒電腦。提前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
上兩章簡單的講了一下一分法思維跟二分法思維,這篇文章講三分法思維。沒有四分法思維了,到這里為止。
講三分法思維之前,先上一個簡單的圖。
真假是一跟二,中間的問號就是三。
還是拿上一章的奇葩說的辯題來做例子。
辯題1:生活被工作填滿要辭職嗎?
答案:1.要 2.不要 3.看情況
辯題2:被誤會要不要澄清?
答案:1.要 2.不要 3.看情況
辯題3:婚禮真的有必要嗎?
答案: 1.有必要 2.沒必要 3.看情況
三分法思維就是將一件事情,看作三個部分來看,比如我們講層級,也會分上中下三個層次,不過這里的中不是指中間,而是取上下之間根據情況取合理的部分。其中的中就可以代表合理(有點中庸的味道)。
生活被工作填滿要辭職嗎?如果你覺得你需要這份工作來提升自己,而且你享受這個過程,你就可以不用辭職,如果你覺得這份工作本就不適合你,而且對你成長不大,那你就可以選擇辭職,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是對于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第三個答案就是依情況而定,因為每個人的境遇,每個人的視角不一樣,不可能做統一的選擇。
被誤會要不要澄清?如果對方本來就是討厭你的人,并且你說了也無法解決問題,那你澄清也沒用,如果對方是懂你的,那你可以去選擇澄清,就是因為每個人遇到的人不一樣,遇到的環境不一樣,這個問題你無法選擇澄清或者不澄清,也只能說是看情況。
婚禮真的有必要嗎?如果你覺得沒有婚禮是遺憾,并且對方也覺得需要婚禮,那你就可以選擇要,如果你身邊的人加上你的對象都覺得不需要,那就可以選擇不要,還是一個套路,每個人的壞境不一樣,心態不一樣,選擇就不一樣,所以加上第三個答案,看情況而定。
再拿上一章的英語的例子舉例
do you love me?
三種情況:1.Yes,I do. 2.No,I don't. 3.I don't know.
三分法思維在中國非常常見,你如果去問一個人,你愛我嗎?很有可能會得到第三種答案,讓你苦不堪言。
你去問一個人,人生有沒有意義?如果按照英文的回答,對方只能回答有或者沒有。但是去問一個中國人,可能他不會回答你,或者來一句,你覺得有就有,你覺得沒有就沒有。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你問了都白問一樣,就很痛苦不堪。其實他已經把答案告訴你了,因為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
還有我們經常討論的真跟假,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不是假的就是真的。這是我們很多人經常認為的套路。
我們古代的人經常把一些得道高人取名為真人。比如:沖虛真人,南華真人,還有我們熟悉的太乙真人。按照二分法思維來講,其他的都是假人,因為在二分法思維當中,非真必假,非假必真。
但是在三分法思維當中,真不一定是真,假不一定是假,真中可能有假,假中可能有真,因為人類的認知很有限,經常是用眼睛來看問題,但是我們從科學中了解到,貓跟狗還有蝙蝠它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跟人類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真跟假人類到現在還分不清楚。只能說我們人類看到的世界頂多是個半真半假的世界吧。
學習三分法并不是說讓你什么東西都講看情況,無所謂,在有個時候你該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還是需要說出來,但是盡量不要說肯定,一定,這種詞匯。學習三分法的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學會去理解別人的立場,學會去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要直接的去說對錯。而是取對錯兩面,做出一個合理的選擇。這個合理的選擇需要你去理解別人的立場。而這個合理的選擇就是那個“三”。
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三分法思維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入門很重要的關鍵。三分法還有一個進階版,那就是太極。我們看到的太極圖,就是一個進階的三分法思維,以后抽一章講太極。
這章就簡要的說到這里吧,文章盡量要簡短,我發現寫多了反而沒人看。
暫時沒有留言功能,如果想留言的話,就在微博上搜索“我的一分為二”。找到我,就可以留言了。有什么講的不對的或者需要補充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