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美育訪談錄》本期摘錄了博鰲美育行動理事長、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關于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分享,并強調藝術教育、閱讀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饗讀者。
2022年一丹獎頒獎典禮與峰會在香港舉辦——朱永新現場專訪;陳一丹開幕致辭……
實行“雙減”之后給了孩子們更大的時間和空間,所以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去發揮自己的潛能,去張揚自己的個性,去展現自己的才藝。所以“雙減”為我們藝術教育,為我們的美育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可能性。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藝術品,人本身就是要有真、善、美的這樣一個統一體,所以人是不能離開美的,人是不能離開藝術的。所以,我覺得過去因為時間壓得學生比較緊,所以他們沒有時間去從事他們想從事的藝術生活,沒有時間去吹、拉、彈、唱,沒有時間去繪畫,沒有時間去閱讀。我覺得雙減以后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藝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美育。
其實,藝術是發展人的靈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人稱之為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所以,我曾經做過一個講演,就是《藝術教育成人之美》,藝術教育是幫助人真正能夠成長,能夠發展的非常重要的路徑。包括科學家,你們看很多大科學家也都是非常的喜歡藝術。每個領域其實都和藝術相關,藝術是形成人的通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所以真、善、美它是不可分割的。
通過博鰲美育行動舉辦專業性的論壇,其實它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普及、推廣、宣傳全社會來重視藝術教育,重視美育。因為現在特別是過去在藝術教育的背景下,藝術教育是受到忽視的,很多學校也不開課程,很多地方也開不起課程。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論壇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起一個喚醒的作用。喚醒全社會來關注藝術教育,關注青少年,美育能幫助更多的孩子能夠通過美能夠更好的成長,通過藝術能夠更好的發展。
我小孫子上小學二年級了,他也在努力地在學藝術,前兩天在寫書法,書法好像也去準備去參展了,他也會寫一些兒歌,我也希望他能夠參加我們的藝術節,也能夠參加各種各樣的藝術活動。藝術并不是為了成為藝術家,也不是為了藝術的得獎,其實就是一種修養,一種素質,所以我們整個的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它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麥田里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對于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