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體大小:
大 中
小青龍偃月刀(上)——大刀的由來
(2009-04-29 14:11:11)
轉載▼標簽:
青龍偃月刀由來張居遠分類:
歷史沉鉤《大刀張居遠》的博客開博以來受到了很多朋友的歡迎,但也有些朋友對此博名表示不解。為此,我已于4月27日發表了《今天是張居遠的生日》的博文,專門說明了張居遠姓名的來由,今天再發表《青龍偃月刀》為名的博文,以說明大刀的來歷。
去過北京故宮的人都知道故宮博物院里面有一個兵器館,只是這個兵器館并不是常年開放而已。博主曾于1986年8月中旬到北京故宮參觀,時值故宮正在為迎接國慶而進行大量裝修,但仍有大部分展館開放,而且故宮博物院為彌補部分宮殿因裝修而關閉的不足,特布置了在英武殿等殿展出了兵器館的全部兵器,正是這次參觀使我對中國古代的冷兵器大開了眼界,真是終生難忘。
只見兵器館的展品是按歷史久遠和按朝代分批陳列展出的,其中以民國、清代的兵器最多,明代也不少,宋代以上的就逐漸減少,如戰國時代的青銅劍之類就更為十分稀少了。
當我在英武殿的明代兵器陳列展廳參觀的時候,一把與眾不同的精制鋼刀象磁鐵一樣地吸引了我。
所謂與眾不同,首先是展品的標簽不同,因為故宮內的所有展品都有大小規格統一的展品標簽,但此刀沒有用故宮的統一標簽,而是用一張很大白色紙版代替,上用毛筆書“寶刀,抗日將領佩刀”。其次是說明不同,故宮兵器館內其他的兵器說明都是按名稱、功能、兵器質地、使用方法、威力和出處等敘述,但此刀則人物介紹為主,其內容大致為:張居遠,國民革命軍抗日名將,在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曾以此刀手刃日軍中將司令官板垣征四朗,......。此刀于1955年1月18日得于浙江省臺州列島的一江山島。再則是寶刀的大小與眾不同,一般的大刀均二尺有余,而此刀明顯偏小,僅二尺左右。刀面與眾不同,該刀刀面光潔無銹、寒光閃閃,刀面上竟刻有“青龍偃月”四個大字。刀柄與眾不同,故宮內的各種寶刀刀柄有玉質、骨質、紅木質、絲綿質等應有盡有,鑲金鉗鉆的也很多,但該刀刀柄竟然簡單地由干綠麻精在鐵柄上纏繞而成。
凡此種種使我產生了很多聯想:為什么這把在解放戰爭中獲得大刀被放在明代兵器中展出?青龍偃月是不是仿制三國關云長的大刀所為?是誰把這不是宮庭藏品的它放到故宮展出的?強烈的好奇使我決定對其人、其刀及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現經20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終于已可以對此刀、此人的有關歷史進行一些描述和說明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