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如果購買前知道是“兇宅”你還會買嗎?故意隱瞞真實房屋情況是否構成欺詐?近日,荷塘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去年3月26日,原告蔣某、徐某與被告曹某簽訂《房屋轉讓協議》,協議約定原告以市場價65.6萬元購買被告位于荷塘某小區約128平方米房屋一套,并于4月20日辦理完過戶手續。
去年4月26日,蔣某、徐某到房屋打掃衛生時,從小區其他業主口中得知該房屋曾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曹某的丈夫因不堪忍受疾病纏身在該房屋內上吊自殺身亡,但曹某并未主動告知此事。得知消息后,蔣某和徐某多次與曹某溝通解決方案,但因曹某態度惡劣,并不同意蔣某、徐某提出的退房等訴求,蔣某、徐某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遂訴至了法院。
法院審理認為,用于日常居住的房屋,不僅是獨立的生活空間,也是家庭生活的必要載體,承載了人們諸多情感因素。因此,人們總是盡可能地擇吉而居,曾經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顯然與這樣的善良愿望相違背。雖然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在此類房屋交易中出賣方應當履行告知義務,但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對于傳統風俗的尊重,賣方負有將非正常死亡事件向購房人如實披露、告知的義務。如有隱瞞,則構成被動消極式欺詐,至于賣家是否具有主觀惡意,則在所不問,符合前述之客觀上未告知情形,買家即可據此行使合同撤銷權。
綜上,法院判決解除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曹某向蔣某、徐某退還購房款64.08萬元、賠償過戶費用1.3萬余元及利息損失。
來源:株洲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