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星小檔案
◆姓名:唐毛氏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15年6月1日
◆長壽之道:笑口常開熱情好客;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一生愛動;早晚泡腳……
位于永福縣羅錦鎮西南側的星草村委馬安橋村,是羅錦鎮的一個林間小村,四周樹林環繞。在這里看家小狗常常“偷懶”,打鳴的公雞也“睡懶覺”……
而在這樣慵懶、安靜的小村里,住著一位“愛動”的老壽星——— 唐毛氏。唐奶奶今年6月就要滿100歲了,身體依舊硬朗,能自己打水洗衣、做飯,進林子撿柴火,思路清晰,好客,愛拉著人說過去的故事。同時,唐奶奶特別愛干凈,她說:“我把屋里屋外掃干凈了,別人就愛到我家做客了。”
因為唐毛氏性格開朗、好客,常有外地游客慕名來給她拍照、聽“長壽經”,老人也樂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百歲故事。
居住環境:連公雞都“睡懶覺”的林間小村
馬安橋村距離羅錦鎮只有5分鐘車程,只有約30戶人家。村子四周都有樹林環繞,東面還有一條小河潺潺流過。而據附近居民說,村里常年綠樹成蔭,即使是夏天也不會覺得酷熱,是一塊氣候宜人的好地方。
我們來到馬安橋村的時候是中午,站在村口,就看見兩株枝葉茂密的樟樹,樹冠相連成了一道別致的綠色“村門”。走進村子,大小綠樹結成的綠蔭和拂面而來的微風,就讓人感受到了和村外不一樣的清涼、靈秀。村里十分安靜,除了清風拂過樹頂激起的沙沙聲和樹上知了的鳴叫,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噪音。因為四周都是綠樹,空氣也十分清新。
原本趴在樹下休息的幾只黃狗,好奇地站起了身,但都沒有叫。見記者一行沒有異樣,狗兒們就又懶洋洋地趴下身子繼續打盹。接著,一只在村里散步的大公雞用一串“喔喔喔”的打鳴聲迎接了我們。“這都幾點了,公雞才‘打鳴’,是不是睡懶覺了啊?”同行的永福縣民政局工作人員打趣道。初進小村只有幾分鐘,村里慢悠悠的節奏就讓久居城市的記者感到一陣輕松。
唐毛氏所住的老屋位于村子中部,是一座東西朝向的方正老宅。大門朝東,門前有一條平坦的小路和田地,大門正對著遠處潺潺的流水;后門靠西,屋后就是一片樹林和菜地;屋子北側還有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樹蔭下就是一塊平坦的空地,是村里居民平時聚集、聊天的場所。
老人的房間是位于老屋院內南側的獨立磚房,房間約有七八平米,收拾得十分整潔。房間一扇窗對著院內的一口水井,窗子是紅磚砌成的,常年都開著。老人的木床有些陳舊,但床單、被褥十分干凈,床頭靠在房間西側的墻上,床尾向東。老人鞋子都是放在床下的一塊架空木板上,衣服也是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床邊的板凳上。據老人的家人介紹,房間里濕度有些大,如果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就受潮了,但老人住得很習慣。
老人印象:愛動“素麗”、好客的老壽星
唐毛氏所住的馬安橋村位于永福縣,該縣是有名的“長壽之鄉”,縣內10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不少。今年6月份才滿100歲的唐毛氏,在眾多“百歲老人”中只能算是“小妹妹”。但提起唐毛氏時,永福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都很熟悉。一位工作人員說:“唐毛氏特別熱情、好客,總是打扮得干干凈凈的,而且很‘上相’,經常有外地游客慕名來找她,給她拍照,老人家蠻有點名氣的!”
采訪當天,記者首次見到老人時,她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她蹲在水井旁邊,一會起身打水,一會又蹲下洗衣;等到米飯快好了,她又放下手里的衣服,踱著小步到廚房里添柴火,動作麻利,不用人攙扶。
老人個子不高,只有1.5米左右,背雖然有點微彎,但仍顯得十分精神。老人臉上已經有些老年斑,皮膚略偏黑,但膚色紅潤、皮膚光滑。采訪時,唐毛氏一身深色的長褲、長袖,頭上還有一個深色小帽。記者留意到,這套容易沾上白灰的深色衣褲,穿在老人身上卻是一塵不染。
據老人大兒子說,村子里冬夏氣溫變化比較溫和,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唐毛氏幾乎常年都是這樣的穿著,既不貪涼,也不會捂得太多。此外,老人家平時極愛干凈,自己衣服一定要自己洗,房間也都是親自打掃的。大兒子說:“別人常夸媽媽是個‘素麗’的老人家,這是一句土話,意思是愛干凈、整潔,也有日子過得細致、精致的意思。”
“你們又來看我了!謝謝啊!謝謝啊!”見到有人進門,唐毛氏最先認出的是幾位永福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立刻聲音洪亮地打起了招呼。而面對第一次到訪的記者,老人家也笑呵呵地說:“從沒見過,好年輕!”接近100歲的老人還有如此的記憶力、觀察力,讓同行的眾人都有些吃驚。
因為有記者到訪,唐毛氏家里立即熱鬧了起來。老人滿臉笑容連說“歡迎”,很快還叫來了自己的兒子、兒媳幫忙招待記者。這時,老人手邊的活卻一直沒停過,取柴、加火、洗衣、晾曬,之后又拿著掃把打掃衛生。唐毛氏手不停,嘴也不停,一邊忙一邊笑著和記者聊天,她說:“你們能來最喜歡了,我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凈,你們就更愛來耍了!”
記者留意到,在老人家的客廳的墻上,一本用老人照片做成的掛畫和一張“長壽之星”的證書被掛在了醒目的位置。據家里人說,掛畫是一位外地游客旅游時給老人拍照,專門做成圖冊寄到永福的,“長壽之星”的證書則是縣民政局下發的,這兩件東西都被老人視為“珍寶”,還叫家里人掛在了客廳里。
而在一番忙碌之后,老人坐在客廳休息。本以為老人會有些疲倦,但記者觀察發現,老人氣不喘、汗不流,脈搏也十分平穩,約在65至70之間。雖然聽不清記者的提問,但她依舊拉著記者的手,興致勃勃地給記者講故事。無論是年輕時含辛茹苦地養大孩子,還是近來游客給她寄來畫冊,老人家都記得清楚,思路也十分清晰。
聊得興起,唐毛氏對記者說:“我很喜歡說話,看到面善的、愿意聽我說的,我說一天都不覺得累,看到一臉惡相的人,我一句話都不愛和他說……”老人的真情流露,逗得在場的眾人都笑了。
身體狀況:身體之好醫生都感到吃驚
在老人的記憶中,她一輩子都沒得過什么大病。而即使是有點感冒發燒,吃吃藥、休息幾天老人病也就好了。只有98歲時的一次眼疾讓老人遭了些罪。
98歲時,老人突然說“眼睛看不見東西”,家人就帶她到羅錦鎮上的衛生院檢查,發現老人是患上了白內障。這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需要做眼部手術才能痊愈。起初,一家人帶著老人到永福縣城的幾家醫院去治療,可不少醫生一聽老人家已經98歲高齡了,都擔心老人家的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怕手術時出意外,家里人也勸老人家應該保重身體要緊,為此老人家也暫時放棄了做手術的念頭。
可因為眼睛不好使,老人生活也受到影響。據唐毛氏的家人說,那段時間唐毛氏基本出不了門、做不了事,連散步都沒法散。唐毛氏的心情也因此變得很不好。
一家人再次把老人帶到了醫院,為了保證手術安全,醫院給老人做了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結果令所有醫務人員都吃驚,因為老人家各項身體健康指數都處于健康范圍內,身體狀況甚至好于一些年輕人。醫務人員都感嘆:“老人家身體真好!”而經過手術治療,老人眼疾很快就康復了。眼疾治愈之后,唐毛氏很快就又能像過去一樣撿柴、散步了。
據唐毛氏回憶,她的丈夫也一直住在村子里,到89歲高齡才去世。兩人共生了3個兒子,年紀最大的已經76歲了,最小的也60歲了,也都住在村子里,現在都很健康。唐毛氏有2個弟弟1個妹妹,2個弟弟都是是80多歲去世的,妹妹活到70多歲,而唐毛氏是壽命最長的一個。問及唐毛氏父母的壽命時,唐毛氏表示“記不清了”。
生活習慣:每天早晚堅持泡腳
唐毛氏的“好身板”,讓人稱奇也好奇,老人究竟有哪些長壽秘訣?
據唐毛氏回憶,她年輕的時候很苦,為了養幾個兒子,什么苦活、累活都跟著丈夫干。她曾經跟著丈夫從村子附近的山里挑石灰到集市上賣。老人說,過去她的力氣也蠻大的,男人能挑100斤,她就能挑80斤。而且,她耐力特別好,有時候別人都休息了,為了多賺錢她都會咬牙堅持。
1954年,唐毛氏懷孕8個月接近臨盆,但為了養家仍堅持勞動。那天,她挑著擔子到鄰村的一個池塘里面撈豬草,回程時羊水破了,她就在路邊生下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之后,她硬是抱著孩子,挑著一擔子的豬草回到家里。唐毛氏說:“年輕時,干活就像是在拼命,要不是我性子‘倔’,還真熬不過來。”
可即使是這樣拼命地勞動,唐毛氏一家還是有時連粥都喝不起。唐毛氏就會到馬安橋村附近的山林里面采蘑菇、摘野果來吃,有時甚至會吃枇杷樹的樹皮。據唐毛氏的大兒子說:“最艱苦的一段時間里,母親幾乎三餐都吃林子里面的東西,野果、野菌只要毒不死人母親都吃,把米粥留給孩子們。”
直到1981年前后一家人分了田地后,生活就慢慢好了。但是她愛進山林的習慣卻一直延續著。村里周圍都是樹,每天她都會到樹林里撿柴火,到河邊耍,嘴饞的時候也會摘點野果吃。
此外,唐毛氏還堅持早晚用熱水泡腳。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前,她都要用熱水泡腳,從來不間斷。她說,過去泡腳是因為能消除疲勞,漸漸就養成了習慣,一天不泡就覺得身上不舒服。
另外,唐毛氏空閑時,還會幫鄰居把房前屋外都掃得干干凈凈。對此,唐毛氏則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現在重活家里人已經不讓我干了。掃掃地比較輕松,周圍干凈我心里也舒服。”
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多吃不貪杯
生活條件好轉后,唐毛氏最喜歡吃肉,有時還會喝點小酒。唐毛氏的大兒子說:“以前都沒得吃,肉就當寶一樣,現在母親每一餐都要有肉。”
大兒子說,母親早上一般六七點就起床了,早餐一般隨便吃點家里的零食、水果,有時吃有時不吃。之后,她就會自己去買菜,一般到中午時間就會回家。老人每次都會買肉。唐毛氏的兒媳婦說,老人口味比較清淡,肉切碎后用水“汆”一下,放點鹽,老人就能吃得很香。
之后,兒媳婦拿出了一只老人的“專用瓷碗”給記者看——— 這只瓷碗的碗口大約有成年男子的巴掌大小。兒媳婦對記者說:“現在老人每餐還要吃兩大碗米飯,比一些成年人的飯量還大。”
雖然偏愛肉食,但老人家每次買菜,都會同時帶回各種時令蔬果,從來不挑食,也不多吃。家里人偶爾帶回來她沒吃過的異地水果、碳酸飲料,她也會嘗。過年過節,她還會喝點酒,但是從來不貪杯。
另外,記者使用pH試紙測量了唐毛氏家院內的地下水pH值,并拿普通瓶裝蒸餾水的pH試紙讀數進行對比,發現該處地下水pH值相比蒸餾水略微偏堿性。家人介紹,唐毛氏過去一直都是直接喝剛抽出來的地下水,近幾年家人擔心直接喝涼水會鬧肚子,老人才開始改喝開水了。
長壽要點:與人為善、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唐毛氏老人的長壽關鍵詞,離不開與人為善、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采訪中,令記者印象最為深刻的首先要數村子周圍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以及唐毛氏老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互動——— 唐毛氏年輕的時候吃野果、野菜,年紀大了也愛在山林之間散步、玩耍,可以說一半時間在青山綠水間。
另外,唐毛氏與初次見面的記者牽手長談,也表現出老人熱情、爽朗的性情。老人常年幫鄰居打掃空地,則體現了她樂于助人的性格。附近村民都說,老人家與人為善出了名。
也許,正是這樣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讓唐毛氏老人成了馬安橋村里的“長壽之星”。(桂林晚報記者陸鑫/文 記者李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