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興安縣溶江鎮富江村委冷江村,有一位100歲的老婆婆,她的眼神很好,每天看數小時的電視,如今還能穿針引線。勤儉節約了一輩子的她,平日沒事就坐在家里縫縫補補。因為后輩們全都外出打工,老人獨守家園幾年,其身體之硬朗,性格之堅強叫人佩服。
◆姓名:張征菊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
◆身高:1.46米
◆體重:90斤
◆血壓:高壓160,低壓81
◆心率:76次/分鐘
◆既往病史:無
◆長壽之道:后輩孝順,生活規律,不挑食、愛勞動、善于表達情緒。

張征菊笑起來很天真。
在興安縣溶江鎮富江村委冷江村,有一位100歲的老婆婆,她的眼神很好,每天看數小時的電視,如今還能穿針引線。勤儉節約了一輩子的她,平日沒事就坐在家里縫縫補補。因為后輩們全都外出打工,老人獨守家園幾年,其身體之硬朗,性格之堅強叫人佩服。
11月19日,記者驅車來到冷江村,探訪這位百歲老婆婆張征菊的長壽之道。
愛看電視的百歲老太
溶江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總人口4.8萬人。這里盛產葡萄、竹木、羅漢果、柑桔等特產,還是華南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素有“南方吐魯番”之美譽。
記者驅車從桂林市來到溶江鎮鹽鋪,轉入左側一條最近幾年才修好的鄉村公路,穿過幾個村莊之后,約20分鐘的車程就到了冷江村。路邊,一大片一大片的葡萄田見證著這一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百姓用雙手和汗水走上致富道路的征程。
冷江村的房屋沿著一條鄉村公路散布在稻田周圍,村里幾棵金黃燦爛的銀杏樹給這個小村莊披上了秋的盛裝。
張征菊的家是一棟新建的二層小洋樓,門前是一大片已收割完畢的稻田,屋后則是一塊已采摘完畢的葡萄園。
見記者來了,老人的曾孫毛紅佳趕忙迎了上來,一只毛色黑亮的小狗也跑了出來,圍著記者搖尾巴、打轉,顯得特別乖巧溫順。
進入屋子,記者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個正在看電視的老人。
“這就是我的太奶奶,她最喜歡看電視了。”毛紅佳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大聲向老人說明記者的來意。老人聽明白后,一邊寒暄,一邊開心地笑了。
當日的天氣有些陰冷,老人已穿上了棉衣棉褲,還戴著一頂棉帽。老人的左眼因為一些原因已經壞掉了,有些凹陷下去且已沒有視力,但是右眼正常,視力很好。
“別看我太奶奶只有一只眼睛能看東西了,但是眼神好著呢。”毛紅佳說,老人家沒事就在家里看電視,雖然她的耳朵已經有些聾了,但是老人看電視看得依然津津有味,而且一看就是好幾個鐘頭。

一位飽受苦難的母親
張征菊本是興安縣嚴關鎮人,曾是當地一個富裕家庭的獨生女。19歲那年,張征菊嫁到興安縣溶江鎮冷江村。不幸的是,在生育了兩兒一女之后,張征菊飽受為人母的苦難。
第一個打擊就是二兒子的病逝。那一年,還不到17歲的二兒子突然患病,因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治療了幾個月之后,二兒子不幸離開了人世。
還沒從喪子之痛緩過來,第二個打擊又來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到處鬧饑荒,不少小孩子偷偷地在田野里偷紅薯、豆子之類的東西果腹。那時候家里太窮,一家人根本吃不飽。張征菊的女兒原本乖巧懂事,但是因為餓得實在難受了,就和村里的幾個小孩一起去田里偷人家的紅薯吃。后來,村里人責問,張征菊才得知女兒也偷吃了人家的紅薯。
人窮志不窮,一向家教嚴格的張征菊為此很生氣。為了管教女兒,她把女兒帶到村子的河邊,當著村里人的面,狠狠地責打了一頓。讓所有人沒有預料到的是,受責打后的女兒因此生了大病臥床不起,三天之后就離開了人世。
談起這件往事,張征菊的眼淚流了出來。對于女兒的過世,她至今愧疚萬分。
傷痛隨著歲月的流逝,更加深刻地印在了這位母親的心里,為了尋找安慰,她把全部的愛放在了大兒子身上。不幸的是,大兒子在52歲那年也因病去世了,張征菊再次飽受白發人送黑發人之痛。傷痛還在撕扯著這位母親的心靈,張征菊的老伴也因為無法承受喪子之痛,幾個月后憂郁而終。
接連喪子喪夫,張征菊一連幾天躺在床上,吃不下睡不著,睜著眼睛淚流不止。
就在大家以為老人會就此一蹶不振之時,半個月后,老人緩了過來。為了不讓家里其他人操心,老人又開始操持家務,把悲痛和苦難默默埋在了心里。獨守家園的堅強老嫗
大兒子去世后,大兒媳改了嫁,留下了兩個女兒,張征菊就跟隨大孫女毛群星生活。后來,毛群星招了上門女婿,生了兒子毛紅佳。

前些年,因為家里人丁稀少,經濟困難,一家人就居住在祖輩留下的一座已經歷了百年風雨的老房子里。為了改善家里的經濟狀況,毛群星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留下毛紅佳和老人相依為伴。
2008年,正在念高中的毛紅佳決定放棄學業外出謀生,幫助父母挑起生活重擔。那一年,張征菊已93歲高齡。
毛紅佳說,太奶奶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她從來都不讓家里人操心,一個人守著老房子,生活全靠自理。“那時候,她身體還特別硬朗,不僅能提水做飯,劈柴種菜,還能上房撿瓦”。
一個人獨守家園,一直持續到去年老人99歲的生日。
去年,毛紅佳趕回老家給老人祝壽,老人一再表示希望有人能陪在身邊。經過商量,毛紅佳主動提出留在家里照顧太奶奶。
說到做到。在張征菊99歲壽辰之后,毛紅佳真的放棄了在外鄉打工的生活回鄉創業,日日陪在了老人的身邊。
很快,毛紅佳靠著自己以及父母在外面打工的積蓄,蓋起了新樓房,買起了小轎車,家里的境況明顯好轉。
“我們家的情況能有這么大的改善,除了我和父母的功勞,還有一半的功勞就是我太奶奶的。”說起太奶奶這些年一個人孤守家園的堅強和艱辛,毛紅佳語氣里滿是感激和愧疚。
而說起曾孫對自己的照顧,張征菊接連說了好幾分鐘夸獎的話,幸福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

一生節儉最愛縫縫補補
采訪過程中,老人發現自己一件衣服的口袋有點脫線了,就叫曾孫去取針線。記者看到,老人雖然年紀大了,穿針引線卻有妙招。因為黑線不大看得清楚,老人就先把一根黑線綁在了一根白線上,然后把白線穿過針眼,再一扯白線,黑線就穿好了。
縫補口袋時,老人的動作很利索,一針接一針,手也不發抖,一點都看不出她已是百歲老人。
在老人家里玩耍的鄰居告訴記者,老人沒事就坐在家門口縫縫補補,而且縫補的水平根本不輸給年輕人。
據老人的大兒媳于先娣介紹,老人一輩子節約,好多衣服都是補丁摞補丁,經常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好幾年。現在日子好了,家里人經常給老人買新衣服。老人總是責怪年輕人太破費,平時舍不得穿新衣服,只有在外出串門時才穿一穿。
如今,老人也常常把節儉的好習慣灌輸給年輕人。毛佳紅說,太奶奶時常告誡他,平時不要大手大腳花錢,能用的東西就繼續用,不要浪費在一些無用的東西上,要把錢用在節骨眼上。“這些道理,太奶奶給我從小講到大,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個懂過日子的家庭婦女。”毛紅佳說。
愛用撒嬌引親人關注
如今,老人和曾孫兩人住在新房里,卻并不寂寞,因為村里的老人時常會來串門,要么陪老人看電視,要么拉家常。前不久,愛熱鬧的張征菊還與鄉鄰一起打牌。打牌太費神,考慮到老人的健康,毛紅佳不再給老人打牌,老人也同意了。
據毛紅佳介紹,老人的胃口一向很好,一日三餐,每餐都吃一大碗飯,而且從來不挑食,也沒有什么特別喜歡吃的東西。如果家里來了客人,老人興致好,就會陪客人喝一杯小酒。
另外,老人很喜歡吃零食。毛紅佳說,晚輩們平常都會給老人準備一些糖果餅干之類的零食,老人沒事時就拿一些零食來吃,也沒什么忌口。
在毛紅佳的印象中,老人身體一直非常硬朗,基本沒生過大病,只是偶爾有些頭疼、便秘之類的小毛病,只要吃點藥物就好了。
在睡眠上,老人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睡午覺。一般吃完中午飯休息一陣,在下午兩點左右,老人就會上床午休,時間兩個鐘頭左右,天天如此。
在毛紅佳看來,老人之所以長壽,還跟老人良好的表達習慣有關。據毛紅佳介紹,他的媽媽毛群星每次打工回家,老人就會圍著大孫女撒嬌,一會兒說這里疼一會兒說那里不舒服。這時候,毛群星就會幫老人按摩,煮好吃的,哄老人開心,老人往往樂得一整天都想和大孫女膩在一起。偶爾,老人想換換口味,也會向曾孫撒嬌,讓他上街給她買好吃的。
“她把她的需求用撒嬌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這樣更方便我們照顧她。”毛紅佳說,老人用這種方式及時表達了情緒,并且要求也及時得到了滿足,就不會把事情憋在心里,因此容易保持好心情。
記者秦麗云/文 滕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