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信仰
類別:
處事之道 作者:戈非 [
個人雜文集] 日期:2011-9-2 21:14:09 按 ← → 方向鍵翻頁
編者按:文章談到了信仰問題,特別談到了我們今天的現實里,“信仰”給人的困惑。難道真的沒有信仰嗎?文章分析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信仰,有時我們沒有感覺到而已。我們有信仰,但我們還需要樹立起崇高信仰。文章對我們認識信仰、建立自己的信仰,是有啟迪意義的。
令人疑惑的“信仰”
普通的中國民眾假使問起信仰,他們臉上的表情多半是要茫然的。信仰似乎離我們特別的遙遠,只是異國他鄉的情調。如果對信仰再多一些了解,我們可能要愕然了。人類社會發展史記載著一幕幕慘烈的宗教戰爭。其中始作俑者既有基督教也有天主教、伊斯蘭教勢力。諸如聞名世界的歐洲中世紀“十字軍東征”、“三十年戰爭”等等?;蛟S這些離我們過分遙遠,難以觸及我們敏銳的神經。那么近些年伊斯蘭教圣戰組織發起的一系列恐怖行徑一定會令我們感到驚訝!其實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以宗教揚名的亂局也頗為壯觀。太平天國、白蓮教、義和團曾經就風生水起與清朝統治者展開較量,生靈涂炭、尸橫遍野。信仰在中國人眼里似乎并不陌生,不過可能有些疏遠。我們蕓蕓大眾不會不熟悉“和尚”“少林寺”“阿彌托佛”。我們知道中國有歷久彌新的儒教佛教道教;我們也知道中國幾千萬共產黨人;我們知道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近來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抱怨國人缺乏信仰。并指出,這就是“蘇丹紅”、“毒奶粉”、“塑化劑”及著名的“邵氏棄兒”等等事件出現的原因。再者說了,迭出不窮的貪官污吏,幾乎全民性的“拜金主義”,這些都是無信仰所賜!
信仰是什么
中國有句古話“舉頭三尺有神靈”。如果你相信這樣的說法,并且按照神靈的獎罰原則來要求自己的言行,那么你無疑是有了信仰。現代漢語大詞典對信仰的釋義:對某人或某主義、主張或宗教極其相信,并引以作為自身行動的榜樣或指南。這樣看來信仰并不神秘。甚至相信“金錢至上”也是一種信仰。當然“叢林法則”也不例外--“勝者王侯敗者寇”、“無毒不丈夫”、“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等等。信仰真是無處不在!一些人信仰愛情,可以為了愛人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座右銘: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一些人信仰道德修身養性,追求仁義禮智信的全面豐收,這應當是儒家風范了。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信仰在于每一個體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擁有。
樹立起崇高信仰
魯訊先生針對一些人說過這樣一段話:求人幫助時,有克魯泡金互助論;不愿助人時,有達爾文生存進化論;殺人時他是少正卯,被殺時我是關龍逄。這些人是私利的,他們的人生信條應該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我們現在說每個人都應該樹立崇高的信仰。但有些人可能要反駁說:“人活著各有各的目的和歸宿,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均用高尚的信仰去約束或指引自己,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世界多樣性所不允許的。至多可以要求主流應是這樣的。如果世界是一個圣人的社會,這是不可想象的。因為自然界優勝劣汰的規律告訴我們勝者未必是高尚的,而淘汰的也不一定是惡的。但有一點需要說的是,最起碼的倫理和道德應該是第一個人的初級信仰,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即使沒有高尚的信仰,僅為財富而活著,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我們應當倡導的是我們社會的最低標準的倫理、道德約束,這樣對社會對大眾才更有意義。”這個聲音鏗鏘有力,似乎陷我們于危難,但他們沒有理解樹立起崇高信仰是個體主觀獨立的創造過程,是無比幸福的。而至于說到優勝劣汰,我們人類的文明史不正是戰勝野蠻的有力見證嗎?崇高信仰是一條康莊大道適合每一個人。崇高不是簡單的利他主義,而是基于理性基礎上對人類對自然的博愛精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