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我們的老師,而情緒則是我們的孩子。
情緒從本質上來說會讓我們失去我們的中心。情緒總是非常的強烈和戲劇化。
感受比情緒要安靜得多。它們是靈魂的細語,它們通過非常輕的一推、一種內在的知曉或者一個突然的直覺來到我們身邊。這些直覺和知曉后來都會被發現是非常智慧的。
感受跟我們稱之為直覺的東西是緊緊相連的。感受表達了一種更高的智識(higher understanding),一種超越情緒和心智之上的智識。
我們可能有過很多這樣內在的知曉到來的瞬間。比如說,即使我們還沒有跟別人交談過,我們就可能知道他們的事。你可能感覺到那個人跟你之間的一些什么,而這件事在我們的關系當中后來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這樣的事情用文字是很難表述的,它們只是一種感覺,它們當然也很難用心智來理解。
還有另一種跟感受相關而不是情緒相關的能量。那就是喜悅(Joy)。喜悅可以成為一種超越情緒的現象。
感受并不是如此容易想來就來的,它們似乎總是不期而至。而情緒幾乎總是有一個清楚的當時的觸因:一個來自外在世界的觸發,它觸碰到了你的痛處。
情緒能夠擾亂這內在的安靜和寧靜。所以在情緒上變得安靜、治愈和放掉壓抑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我們的感受才能夠做出均衡的決定,我們的感受與我們的靈魂連接。
情緒不應該被評判和壓抑。情緒是作為人類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所以它們需要被尊重和接受。
一個情緒最好是被看成一股向你祈求治愈的能量。
以這樣的向內走方式來對待我們的情緒是會給自己帶來自由的。
它的確需要一定的自律(self-discipline)。將外在現實作為邪惡的根源念頭放掉,而完全為我們自己負責,這意味著我們承認是自己選擇以某種方式來反應。停止了去爭辯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誰應該為什么事而受到責難,這樣我們就放掉了不在自己控制之內的一整個的事件鏈。
我現在選擇去以完全的知道是我自己選擇如此的覺察去體驗這情緒。這就是負責,這就是勇氣!
這里所需要的自律是指放下了想要變得正確的意愿,放下了自己是一個無助的受害者的習慣。放下了去感覺到憤怒、被誤解了,或者所有其它的受害者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在一些時候讓我們感覺很好。(事實上,我們常常很珍視那些最困擾自己的情緒。)
負責是一個謙卑的舉動。它意味著即使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刻,依舊很誠實地面對自己。
我們要準備好誠實面對是自己創造的情緒,也需要被以最溫柔的理解去看待。
意識和愛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變得有意識就意味著允許事情成為它本是的,并且以愛和慈悲圍繞它。
情緒是生存在地球上生活現實的一部分,不過它們不應該困擾我們。它像是遮擋住太陽的烏云。
所以去覺察到情緒并且有意識地處理它們是很重要的。從一個清凈和均衡的情緒體當中觸發,是更容易以直覺去與我們的靈魂和內在核心建立聯系的。
生活從最終來說不是關于是否是對的,而是關于是否是自由和完整的。當我們釋放一種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的老舊的情緒反應時,會獲得自由的感受。
一個人,關鍵就在于如何在壓抑情緒與沉浸于情緒的兩極之間找到一條中間之道。
靈性成長的本質是我們不壓抑任何事情,但是同時我們也為之負完全的責任。
當接受我們內在所有的一切,我們就超越于它們之上而變成了主人。
沒有其他的人能夠將我們自己的情緒的力量為我們復原。沒有外在的工具或者途徑去消除這些情緒。只有在力量、決心和慈悲中覺察到它們才能夠將它們消融入光之中。
在情緒的層面變得完整和自由是靈性成長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不要讓事情變得比它本來所是的難。
在一個安靜的時刻,進入到我們感受的那一面。讓那感受的那一面告訴自己,我們的內在有什么需要被理清,什么需要被清潔。
信任自己的直覺,去嘗試,信任自己。
我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走向我們獨特的愛與自由之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