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間,一新任州官名田登,最忌百姓直呼其名,州民只好把“點燈”說成“點火”。元宵節來臨,田登布告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來人們把此事概括成一句成語:“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一九0四年慈禧七十歲生日,章太炎作一聯云: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韁疆無。
傳說清朝曾國藩和左宗棠不合。一日曾對左說:“我有一聯,請你屬對。季子有何高?與余意見竟相左?”(宗棠字子高)左略一思索,便出下聯,予以回罵:“藩臣徒誤國,問爾經濟有何曾?”
清末常熟人翁同和,曾任戶部尚書(相當于古代大司農之職),在任期間與合肥人李鴻章不和。李在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后被任為全權大臣,等于過去的宰相。一次,翁同和出聯譏諷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李反唇相譏:“司農常熟世間荒!”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同年十一月二日,日軍侵占大連。敗訊傳來,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有人憤然書聯于北京墻頭: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慈禧垂簾聽政二十余年,喪權辱國,死后卻被尊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對此,有人書聯嘲之:垂簾廿余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一九二六年,汪精衛在武漢政府期間,口頭高喊革命,辦事卻大耍官僚派頭,講排場,圖享受。一次,到鄭州開會,馮玉祥對他的表現極為反感,便寫了一副對聯送給了汪精衛:“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間疾苦;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蘇昆名丑楊三在演白蛇傳時,諷刺了李鴻章的賣國行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觀眾十分氣憤。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李鴻章排行第二,故稱李二先生。
蔣介石競選總統時,續范亭戲作一聯: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聯把蔣介石的丑態勾畫得維妙維肖,人們無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