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十三關(一)
舉世聞名的山海關,又稱榆關,位于河北省與遼寧省接壤處,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境內,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山海關是古城的東城門,稱鎮東門面向關外,由外至內設有衛城、羅城、甕城和城門四道防護。城樓上層西側有門,其余三面設箭窗。在東面屋檐下高懸天下第一關匾額,為明代進士蕭顯書寫,字高一點六米,是山海關的象征。城樓上下內外,共懸掛著三塊木質白地黑字天下第一關匾額:一層為原匾,二樓內為清光緒五年王治清鉤摹燕塞湖重刻,二樓內為民國九年楊寶清鉤摹另刻。
黃崖關,津門十景之一的薊北雄關。位于薊縣北端三十公里處的東山上,東達河北遵化的馬蘭峪長城,西接北京平谷的將軍關長城。黃崖關亦稱小雁門關。北齊時建,明代重修。是薊縣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著名的雄關險隘。山崖在夕陽西照時,反射出萬道金光,故名黃崖關。
燕山八景之居庸疊翠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紫荊關位于河北易縣城西的紫荊嶺上。城東為萬仞山,千嶺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谷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原關有四門,以南北二門為交通要道。北門有紫荊關、河山帶礪匾額,南門有紫塞金城匾額,皆為明萬歷年書、刻。從內陸通向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關門內是通向關城的十八盤,頂端是南天門,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是第二道關門,第三道關門是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