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一點通:我給早戀家長出的“餿點子”
導讀:早戀的根本原因是現代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普遍提前,有資料表明,大部分孩子在五六年級就已經進入青春期。
有人說,早戀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不僅如此,早戀還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過早涉足愛河容易迷失方向,種下“苦果”,面對孩子離早戀,有的家長發現后驚慌失措,粗暴地加以制止,這樣或許能“立竿見影”,但也會走向另一面,即由“地面”轉入“地下”甚至“私奔”。那么,當家長發現孩子早戀后,應當怎么應對呢?
一位媽媽給我電話說,正上初一的兒子戀愛了,而且影響到了學習。她很擔憂。我說,應當恭喜你。戀愛是好事,你看現在“剩男”“剩女”很多,如果戀愛成功,你家孩子肯定不會成為“剩男”了。她說,老師,我都快愁死了。我說,你先別說的那么夸張,你聽聽人家家長知道孩子談戀愛是什么感受,然后再愁死也不晚——
據說,相當一部分家長第一次聽到女兒有男朋友的感覺后,就像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了一季的白菜被豬給拱了,而這白菜不能再種第二次。而家長第一次聽到兒子有女朋友的感覺后,就像辛辛苦苦養的豬終于會拱白菜了。她聽了后,電話里傳來了笑聲。我一聽她精神放松下來了,接著問:“孩子早戀的事你沒直接問孩子吧?”她說:“沒有。”我說:“好,你先裝不知道。孩子早戀的事好解決,我給你出幾個餿點子。”我接著問她:“孩子喜歡吃你做的什么菜?多長時間做一次?”她答:“紅燒肉。每周一次。”
我說:“好。你最好最近一周內別做這個菜,然后等第二周孩子饞的時候再做,做的時候多放點鹽,讓鹽味過頭。這樣,孩子吃的時候肯定會因為咸而抱怨你,這個時候你只聽抱怨不辯解,并勸孩子湊合著吃。” 她說:“可以。”我又問:“你們平時吃米飯嗎?”她答:“吃。”我說:“在吃過紅燒肉后,可在一次做飯時,把米飯做得夾生一些。同樣,孩子吃得時候肯定會因為米飯不熟而抱怨你,這個時候你也只聽抱怨不辯解,也讓孩子湊合著吃。她說:“好”
我再問:“你和孩子平時爬山嗎?”她答:“爬。但有一段時間沒爬過了。”我說:“這樣吧,咸紅燒肉和夾生米飯吃過以后,你選個雙休日,征求一下孩子意見,去爬一次山,可以嗎?”她答:“好,孩子上星期還纏著我去呢。”
我說:“這樣,這次爬山是有任務的。你們在山腳時,問孩子看到多少景色?到半山腰再問孩子看到多少景色?到山頂時再問孩子看到多少景色?還可以摘一片葉子遮在眼前,問孩子雖然在山頂還能看到那么寬闊的景色嗎?然后你再總結一下,是不是越高視野越寬闊?這中間你要引導著孩子回答。”她說:“好的。”
我說:“在山頂上休息的時候你可以把話題轉到孩子早戀上來,說你單位一同事的女兒早戀了,同事打了孩子,鬧得孩子和家長好長時間像仇敵一樣,孩子學習一落千丈。
然后你表明你對孩子早戀的態度——戀上一個男孩有什么不好啊,總比戀上網絡、戀上游戲、戀上玩要好得多。然后,你再用爬山這事,為那個女孩感到惋惜,說那個女孩這個時候談戀愛就像在山腳下,才看到多少景色啊,如果考上大學,會有多少優秀的男孩在等她;那女孩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我說這話時,那位媽媽笑著問:“那吃咸紅燒肉、吃夾生米飯和早戀有什么關系?”我說:“這個時候,你問一下孩子,紅燒肉是不是鹽味正好時才很好吃?米飯是不是在做熟了才好吃?”
她說:“孩子肯定回答是‘是’。”我說:“然后,你問孩子,早戀是不是像看著很好吃的紅燒肉因為鹽放多了變得不好吃了?夾生的米飯是不是像不該戀愛的時候戀愛了?”她回答:“孩子肯定這樣認為。”我說:“如果孩子這樣認為,你什么都不要說了,然后等孩子的變化。”她問:“如果孩子不發生變化,還繼續戀愛怎么辦?”
我說:“我再給你出一個主意——你通過電話或短信和女孩的家長取得聯系,主動向女孩家長說,發現這倆孩子有點談感情上的事,我向老師打聽過了,你家閨女比我家孩子學習成績好,我怕影響你家孩子上學,看看能不能慢慢給孩子說一下,先把學習搞好,好男孩有的是,等上了大學再談也不晚。這樣雖然貶低了自家孩子,但是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孩子考慮,對方一定會協助你把這事做好;還可以把做紅燒肉的米飯的方法給女孩家長說一說。
然后,再問兒子,假如你因為這事考不上學而那女孩考上了,你認為那女孩會愛上一個不思上進的人嗎?假如都考上了而你倆不在一個學校,那女孩遇到比你更優秀的男孩,你憑什么讓那女孩愛你?然后再說,人都需要幸福生活,你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你能給將來的妻子和孩子幸福生活嗎?這些問題,你只問,讓孩子去思考。”
大概過了一個多月,這位家長給我說,孩子的問題解決了。我說,好啊,祝福你。然后問她“三招都用了嗎?”她說,只用了兩招,孩子就“招”了;而且還給她寫了一封發自肺腑的第一封信。信的大意說——媽媽,謝謝您。謝謝您做得好看不好吃的“紅燒肉”,謝謝您蒸的夾生米飯。我愛你,媽媽!
這位媽媽在電話中給我讀信的時候,我聽出來是哭著讀的。這個哭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