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
考試 質 量 分 析
一、組織與閱卷情況
本次期中考試,于11月14、15、16日進行,考試期間組織嚴密,教務處統一安排了考務,共設22個考場,學生在年級內部或班級內交叉安排考號,交換座位,學生座位最大限度地拉開,為保證考試成績的真實有效,教務處強調了考試紀律及監考教師的職責,頻繁巡考,統一集中訂卷等方式加大對考試紀律的檢查,在考試期間發生的違紀現象大為減少,閱卷采取的是初中分學科集中安排教師,確保教師流水批閱試卷,各學科統一安排了固定地點,同時采取交叉復查的方法,保證了批卷過程嚴謹、認真。
二、試卷來源及評價
本次考試,試卷為縣進修學校統一組織試題,試題難度總體中等偏易,部分偏難。試題質量較往年大為提高,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兼顧部分學科。
三、考試成績分析:
數據反映出來的問題(以單科成績相比,分析表已經下發到各班主任),主要體現在下面:
1、各年級學科成績之間的不平衡。全校英語、數學平均分均不及格。期中八年級英語平均分僅為46.75,與寧化七中相差14分,與水茜中學相差15分。八年級數學平均分僅為38.67,與七中相差17分,與水茜中學相差12分。
2、同學科發展不平衡,七(4)班生物平均分為56.24,而七(1)班生物僅為44.79,相差近12分;九(2)班化學平均分為61.21,而九(3)班化學僅為44.31,相差近7分。
3、學生個體差異很大。九年級第一名王翔飛七科總分為720分,而九(4)班黃建平七科總分僅為155分。
四、教與學存在的問題
學生方面:
從期中考試中,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1)、就初三來說,我們的尖子生還不夠突出,與我們的目標還有距離,需要在教學中逐步提高,使我們的第一梯隊的學生更具爆發力,爭取在最后的中考顯現其優勢。
(2)、需要進一步提高擦邊生的成績,促使更多的同學進入第一梯隊。
(3)、學科中的偏科問題相當突出。期中考試中,每班同學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科,偏科現象成了制約我們的同學提高總成績的“瓶頸”,需要我們去補差。
(4)、有的課容量比較小,而且很少有知識的拓展。
(5)、課堂講課時學法指導少,學生活動少,有的老師只是為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
(6)、個別老師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生溝通交流少,甚至和部分學生形成對立面。
班級管理方面:在平時的檢查中經常能夠看到,早上不到6:30,有的班主任老師就已經來校進班了,督促學生進行早讀。下午上課前早早地來到教室;課間值班,確實付出了很多。無論什么時候都能看見班主任的身影,班主任老師都能按時到班督促學生。所以,至今為止,初三年級整體情況不錯,學習風氣比較好。但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1)個別班紀律不穩定,有時班主任老師跟緊了,好一些,班主任老師不在時,紀律就比較亂;還有個別班級就是老師在教室,教室里的紀律也不好,學生自我管理比較差。
(2)學生學習抓得不緊,學習主動性差,還有的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厭學情緒嚴重,無所謂態度嚴重。主動問問題的學生少;學生學習方法較死板;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不能有效學習;課后不復習;運用知識不夠靈活;缺乏主動性,對老師的講解分析不加重視;學生對難題缺乏信心和攻堅精神;學生缺乏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3)、班級兩極分化嚴重,導致老師上課兩頭不能兼顧。
教師方面:
1.教師發展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平常的教學常規檢查中。
2.結合平時課堂的反映及考試成績比較,成績較差的教師表現在課堂上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課堂無計劃性,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時間搭配、教學進度、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很好的規劃。二是對基礎知識課堂落實不到位,缺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三是課堂練習的實效性差。
3.教師角色轉化不到位。教學方式沒有發生實際性的變化。許多教師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視了練習的過程,學生被動學習。
4、課后輔導抓得不扎實。
5.教學管理上缺乏創新意識,粗放型,經驗型、時間型的管理還在主導著我們的教學。
6.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植于我們的課堂上效果不明顯。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兩張皮的現象很普遍。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仍然有一些教師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普遍存在。
7.學科組內互相學習沒有真正開展起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單兵作戰,相互保守,取長補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話,沒有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
五、今后教學中的改進意見
(一)重視尖子生的培養,把尖子生的培養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來做。
學校定期召開尖子生培養的專門會議,如學生會議、教師會議、班主任會議。解決好尖子生培養遇到的問題。科任教師承包本學科的優生層,培養優生群體;班主任抓全員優化;形成學校、年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齊抓共管的態勢,促進學生的群體優化。
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實行分層教學,確保尖子生在打實基礎的前題下,能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創新教學管理,建立長效機制
學校要對教學管理各方面檢查和反饋的程序等都要明確,不能有盲點。重視抓基礎、抓常規、抓平時、抓落實,在務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務實上花功夫。針對本次考試存在的問題,要落實好以下幾點:
1.落實好學科互相學習制,縮短學科內教師差距問題。關鍵在落實上下工夫。
2.抓實課堂檢查制度,解決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問題。對于聽評課,要確定明確的目標和對象,提高聽評課的針對性。同時提高對教案檢查的頻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辦法。通過教案檢查的高頻率保證教師備課的高效率、高質量。
3.完善質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實到教師、學生的具體行動上。 繼續降低工作重心,轉變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質量分析制度,即:教師、學生作好個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級質量分析主題班會,各學科開好教學診斷,突出學科點評。特別要強化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學科,分析到每一個知識點,找準學生的問題所在。通過這種由下至上的方式實施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式的分析,從教學及教學管理的角度,診斷出現階段存在的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并對問題的產生進行了歸因,反思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4.強化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強化薄弱學科教學,促進學科均衡發展,切實解決木桶效應的問題。
5.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我校要落實好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養成工作,但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有一個慢慢形成的過程。而形成過程中,持之以恒,嚴格訓練,不然將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實開展教材、課標、課堂教學的研究。 許多學科教師都普遍感到課時不足,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之間矛盾很大,許多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把握上拿不準等等困難。面對這些困惑和困難,教師也要通過認真學習新的課標,深入研究新的教材,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把握教學要求, 通過系統的研究,提高教師把握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來解決這些矛盾。
成績的差異只是過去,只要我們齊心協作,持之以恒,成績肯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安遠中學教務處魏明禮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