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到老板時常用“賺錢”來形容,說到打工者時就會用上“掙錢”去描述。但有誰知道這其中的本質區別呢?
先看看“掙錢”
“掙”字:左邊是手,右邊是爭,意思是你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辛苦的勞動,你需要直接靠出售自己技能、資源去換取的薪酬,在這個過程中,其始點為物,終點也是物。而且這種報酬只跟你對你勞動成正比,你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能拿到的報酬都是比較少的。
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都屬于這種性質的謀生方式。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于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它的公式是:
物=>錢=>物(數量減少)
如果你是這種人,要么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么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這就是為什么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么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除此之外,某些人還有天生稀罕資源,比如外貌。長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如果長的好看再加上運氣好就可以進入演藝圈,成為明星之后自己的勞動力就成了稀缺資源,賣身價格遠遠高于一般人。
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每天靠雙手累死累活,受盡剝削壓榨,才能為自己爭取到一點報酬。而且一旦你不做了,錢就沒了。再說了,你掙錢的速度趕得上錢貶值的速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