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狀物,寄情抒情,是古文人常干的事,有個什么大事小情的,隨拈來就是一首詩,就如家常便飯般尋常。并且,那些喜好舞文弄墨之徒,還有個令人無限暇思的別稱——文人騷客。他們的詩文寫成后,就任由世人評說了。這其中,許多詩意會被曲解誤用,或是又形成約定俗成的新義。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吧。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句詩是一樹梨花壓海棠。乍一看到這句詩你的理解是什么?當(dāng)然是在一春意盎然的時候,大文豪蘇軾路過一地,景色優(yōu)美,繁花盛開,尤其看到一處梨花和海棠在一起交相輝映的美景,忍不住寫詩抒發(fā)了對這種景色的贊美之情。
停,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我們來看一下全文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軾
好像有點不對啊
其實,“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北宋大文豪蘇軾之口,但他這句話并非寫景、贊景,也無意比較梨花和海棠花哪個更美!
蘇軾是北宋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也稱得上是風(fēng)流才子,平時也愛和朋友寫詩開玩笑。比如蘇軾和佛印和尚就經(jīng)常斗嘴、互掐。
大約是公元1070年,蘇軾的好友、“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的“張三影”張先新納了個小妾。這一年,張先恰好80歲,而這位新納的小妾卻年僅18歲。
蘇肘子有感于好基友張先“老牛吃嫩草”,于是吟詩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白發(fā)蒼蒼的新郎;海棠=穿紅衣服又涂了胭脂的新娘子)
一個“壓”字,請自行腦補,畫面感極強
大文豪開起車來也是剎都剎不住 Σ(?д?;)
原來你是這樣的蘇軾。
能做蘇東坡的朋友,都不是一般人,張先當(dāng)然也不是。別看張老師都八十八歲了,還有如此戰(zhàn)斗力,這與他的職業(yè)演練是分不開的——張老先生也是中國文史上有名的“騷客”。
張先是北宋著名詞人,天圣八年的(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在尚書都官郎中的崗位上退休,此后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chuàng)作詩詞自娛。有沒有點老頑童的感覺?
當(dāng)然,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張先自己也做了一首詩對自己“白發(fā)戲紅顏”的“功績”自吹自擂了一番,畢竟他才是真正的風(fēng)流才子(其詞內(nèi)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只是,寫完那首的第二年,張老師就掛了(元豐元年[1078年]卒,年八十九)。
你想想,老葉的掛掉,也合乎常理啊,一個八十八的白發(fā)老頭兒,天天被一個十八歲的紅顏嬌娃折騰,縱是鐵打的老葉,也難禁秋霜啊。
喜歡是乍見之歡
愛是久抱不厭
WM有品
你值得擁有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