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幅畫
被“孔雀雖有毒,不能掩文章”的嚴嵩藏于鈐山堂;令《柯雪齋集》的作者袁中道“縱潭一夜不得眠”。
這幅畫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漢宮春曉圖》的創作與流傳一直是個謎,大家都想知道,可沒人能拿出讓人信服的說法,我們也只能從圖上找一些蛛絲馬跡了。
▲《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 實拍
雖名為'漢宮',但人們的身上都穿著唐宋風格的服飾、宮殿、園林、家具,則似乎是明代風格。
看這幅畫就像閱讀一本書,我們看到了那封閉的特權階層的王宮世界。
曉煙中露出柳梢,花柳點出“春”,晨煙點出“曉”。圍墻內一灣渠水,鴛鴦白鷴飛翔棲息。
▲《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局部 實拍
構景繁復,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
▲《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局部 實拍
后宮佳麗百態,畫中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共151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
畫中人物進行著各種文人式的休閑活動,這些瑣事包括:梳妝、剪枝、插花、澆水、對弈、觀畫、讀書以及戲嬰等等。
▼梳妝
▼澆灌
▼折枝
▼對弈
▼觀畫
▼讀書
▼戲嬰
▲以上均為《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局部
其中,亦包含有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故事。
▲《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局部 實拍
后世陸續出現的多幅《漢宮春曉》,基本都參照了仇英版本,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之所以能成為仕女人物繪畫的代表卷,是與他勤奮和集百家精華又自成一派的風格分不開的。
仇英一生勤奮,留下了大量作品,而且件件都是精品。他出身卑寒,沒有顯赫的家世,只能靠后天的勤奮和努力專心學畫,他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謹認真,每一幅畫的完成都堪稱嘔心瀝血,他的努力為他在以文人畫為中心的蘇州藝壇贏得了一席之地,很多收藏家都愿意出高價購藏他的作品。
那《漢宮春曉圖》究竟好在哪里?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畫題即高度概括了繪畫的題材與內容:
鼎盛與繁華象征的“漢宮”,引人產生無限遐想的“春曉”。同時,仇英的審美觀念和趣味受了當時文人的影響,主觀意趣與自然之境相結合,處處顯示著人們積極向上、熱愛生活。
從細節來看,該畫作之技巧頗為細膩,在描繪亭臺樓閣時,所用筆法剛勁有力且筆直成行。在刻畫命婦宮女時,筆鋒柔潤有余,將婦人溫婉又靜美之態盡付諸于筆下。
細細觀瞧之下,我們還能發現作者的筆鋒精麗絕逸,不同的對象被描繪以不同的粗細。下筆之時盡顯隨意之態,卻又章法有序,以白描設色的方式,將人物的造型、神態完美勾勒,只寥寥數筆便傳神萬分。
在設色上,《漢宮春曉圖》以工筆重彩的筆法表現,研雅鮮麗,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氛圍。
在畫面中,畫家巧用紅色搭配,幾乎每位仕女的下裙、頭飾、上衣、帶子或者衣服邊緣以及案板、椅子、茶杯等一些生活用具上也不同程度配有鮮艷的紅色,紅色錯落有致地顯現在畫面上,使得畫面喜慶亮麗。
《漢宮春曉圖》的布局安排極富空間感,畫中最大特色即房子和院子把畫面一分為二,一排排的宮廷房屋從右向左貫穿于畫面。
但是房屋的一半只露于畫面上,沒有畫出房頂,院子和房屋各占面積的一半,這種構圖使得畫面的橫向空間增大。
▲《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 實拍
重彩仕女第一長卷《漢宮春曉圖》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甚至成為當時仕女畫的時代典范,對后來的仕女畫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漢宮春曉圖》中,仇英將自己的青綠山水和亭臺樓閣技法作為仕女畫的背景,增加了畫面的生活情趣。
古人法度和明代風格融合為文人的古雅蘊藉,是為明代工筆人物畫的典范,對明代人物畫有挽衰振弊之功,更是一幅臨摹上上佳品。
▲《漢宮春曉圖》高清宣紙復刻 實拍
尺寸:長6.95米,寬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