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你會選個門當戶對的愛人嗎——帕累托最優|20幾歲必須要知道的經濟學常識|20幾歲必須要知道的經...
你的擇偶標準是什么?也許你會簡單的回答一句,門當戶對就行。現實生活中,找個和自已差不多的對象,是許多年輕人的想法。而且男婚女嫁,自古就有門當戶對之說,這個觀念能夠流傳幾千年,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他們對門當戶對這個觀點不以為然,認為雙方只要有愛情,那么婚姻就算美滿了。
到底哪種選擇更優,是理性恪守門當戶對的標準,還是跟著感覺走。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激情雖然如煙花般眩目,卻會很快消散,而理性的對待感情,才能夠走得更遠一些。為什么要選擇門當戶對的婚姻,我們可以從經濟學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
“門戶”這東西本質上沒有高低貴賤,但有差別,這差別包括各自所受的教育熏陶、學歷學識、年齡相貌、情趣、愛好、觀念、信仰、身份等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脫離這個范圍的婚姻,不但給雙方帶來痛苦,而且難以長久的維持。
灰姑娘穿上水晶鞋找到白馬王子這樣的故事始終都是神話,故事講到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就結束了,從來沒有告訴我們他們婚后的生活是否幸福。其實門當戶對才是破解水晶鞋魔力的金鑰匙,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夫妻如同灰姑娘與白馬王子,往往有著迥然不同的生活習慣,觀念和愛好。他們甚至連看什么內容的電視,買什么價錢的衣服都無法達成一致,畢竟雙方的眼界,觀念差別太大了,感情再好也會被現實的摩擦一點一滴的消磨怠盡。
門當戶對的伴侶,有著相似的成長與生活背景,兩個人在生活習慣,思想認識,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比門不當戶不對的人要小得多。因為已經非常了解對方,所以,門當戶對可以減少相互了解所需要的成本,縮短磨合期。這也是新婚夫婦總是為了瑣事而爭吵,而垂暮之年的金婚夫妻卻總是“執子之手,與之偕老”般的和諧。
從現實情況來分析,個體為實現利益最大化,低質量(包括對社會階層、個人財富、家庭背景等綜合因素所做的質量評估)的還是希望與高質量的異性配成一對。但從整體上看婚姻,資源最佳的配置模式應該是社會中每個適齡男女都達到帕累托最優。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甲有一個蘋果,乙有一個梨,如果甲正好喜歡蘋果,乙正好喜歡梨,這就帕累托最優。但如果甲更喜歡梨,而乙更喜歡蘋果,甲和乙交換對雙方都有好處,就是一個帕累托改進。
一般地說,如果一個社會的現狀不是處在帕累托最優狀態,就存在著帕累托改進的可能。相應地,如果沒有任何帕累托改進余地,就意味著現狀已經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做一個簡單的模型:
假設某男婚前的生活質量用X表示,某女婚前的生活質量用Y表示,婚后一起生活,婚姻帶來的共同所得為一個常量m,他們共同擁有雙方的資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別是(X+Y+m)/2
(1)?如果是一對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就是說X、Y相差很大。假設X=3,Y=9,則婚后的各人所得為(3+9+m)/2。
當m<6時,婚后各人所得小于9。此時Y的狀況變糟了,她對婚姻是不滿意的。當m=6時,婚后各人所得等于9。此時X得到帕累托改進,Y不變,此時,Y對婚姻不是很積極。
當m>6時,婚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