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程玉祥:抗戰勝利后為什么將這里更名為南沙群島?

來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原文鏈接:程玉祥 | 抗戰勝利后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考析

摘要:抗戰勝利后團沙群島之所以更名為南沙群島,主要在于國民政府接收南海諸島時,發現團沙群島既指稱南沙群島,也指稱鄭和群礁。更名之后,團沙群島雖一度被保留用以專指鄭和群礁,但隨著鄭和群礁地名的規范化,這一地名逐漸消失。團沙群島的更名,引起南海諸島地名的一連串變化,最終形成以南海諸島為總稱,由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構成的現代南海地名體系。
作者:程玉祥,歷史學博士,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地址:南京市孝陵衛街200號,郵編210094。

1

問題的引出


近代以來,“南沙”一詞被用于南海諸島的地名始于1930年。1930年4月,在香港召開的遠東氣象會議上,小呂宋天文臺長提議中國政府應在“西沙島Paracel及Macclesfied Bank”建設兩處氣象站,這一提議獲得通過。8月8日,國民政府第八十八次國務會議議決通過“由我國籌建西南沙兩島觀象臺案”。國民政府根據海軍部建議,將中沙群島命名為“南沙島”,其依據主要是該島位于東沙島、西沙島以南,按照該島的相對地理位置進行命名。1935年,在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主導下,初步形成南海諸島四大群島地名體系,其中“南沙群島”指今之中沙群島,承襲自1930年命名的“南沙島”,并根據島礁特點重新命名為“南沙群島”。“團沙群島”指今之南沙群島。1947年12月1日,國民政府在完成收復南沙群島的各項工作后,在《中央日報》上正式公布南沙群島各島嶼名稱,其中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此后,南沙群島之名未再變更,沿用至今。
關于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將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的原因,學界傾向于認同地理位置因素是戰后團沙群島更名的主要原因。例如韓振華先生認為,1947年國民政府內政部為調整南海諸島各群島名稱,將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以符合諸島在南海海域中所處的地理位置”。最早持這一觀點的史料為1947年《地理教學》雜志上轉載的《南沙群島名稱的來源》一文,該文稱:
南沙群島原名團沙群島,西人稱斯帕特來群島(Spartly Islands),日人稱為新南群島……三十五年十二月,中國海軍前往接收后,始重歸中國管轄。政府為使南海諸群島的名稱附〔符〕合其位置起見,始將團沙群島易今名,原來的南沙群島(位于西沙與團沙之間)改稱中沙群島。
該文無作者,僅就行文觀之,不僅將南沙群島的英文名Spratly Islands誤寫為Spartly Islands,而且“政府為使南海諸群島的名稱附〔符〕合其位置起見”更名的說法頗有疑點。其一,東沙群島位于南海諸島最北部,雖稍偏東但卻非最東部,中沙群島之黃巖島、南沙群島之海馬灘均在東沙群島之東。如若完全按照“名稱附〔符〕合其位置”的更名原則,東沙群島應更名為“北沙群島”,但國民政府并未如此為之。其二,1946年10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對南海諸島四大群島命名時,東沙群島沒有立即更名,仍稱“東沙島”,群島名稱的調整范圍僅限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至1947年12月,“東沙島”正式更名為東沙群島。由此可見,戰后國民政府對南海諸島的命名并未完全按照地理位置原則,且命名分為前后兩次。近年來,隨著相關檔案的公布,筆者發現戰后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另有他因。本文主要就戰后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的時間、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的原因、更名后團沙群島的指稱范圍變化三個問題展開探討。

2

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的兩個時間節點


據2015年1月“國史館”公布的“行政院”檔案《接收東、西沙群島案》顯示,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是以南沙群島而非團沙群島的名義完成收復工作,說明1946年12月前,南沙群島之名已經確定。
1946年7月30日,行政院訓令廣東省政府負責接收南海諸島:“東沙、西沙、南沙、團沙各群島應由該省政府暫行接收。”行政院在訓令中仍采用1935年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的南海諸島名稱,其中“南沙”“團沙”分別指今之中沙群島、南沙群島。9月4日,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致電行政院,表示接收南海諸島存在客觀困難,請求行政院“速指派軍艦來粵,協助本府前往接收”。9月19日,行政院訓令內政部:“迅即會同外交、國防兩部商籌協助進行接收具報?!?月25日,內政部經與外交、國防兩部及海軍總部會商接收辦法,對于南海各島礁名稱,決議:“暫照西圖譯名由部制為詳圖備供依據,接收后再由部重予擬定名稱公布周知。”此次會議將南海諸島的命名權賦予內政部。10月4日,內政部將擬定的《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南沙群島圖》《南沙群島概況》《南海諸島名稱一覽表》等圖表呈請行政院核準。在這四份圖表中,內政部擬定了南沙群島的名稱,其中《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將原南沙群島、團沙群島分別更名為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0月12日,行政院發布“節京陸字第15502號”訓令,同意內政部所呈,命令廣東省政府照辦。行政院核準內政部對于南沙群島的命名,意味著南沙群島之名在政府內部已經正式確定,這一歷史時間是1946年10月12日。
由此觀之,團沙群島更名南沙群島存在兩個重要歷史時間節點:其一,內部更名時間,即1946年10月12日,行政院以“節京陸字第15502號”訓令核準內政部對于南沙群島的命名;其二,正式公開時間,即1947年12月1日,國民政府通過《中央日報》正式公布對南沙群島的命名。兩個時間節點前后相差一年有余,在此期間,具體指稱今南沙群島時,媒體以團沙群島稱之,而官方內部檔案則多使用南沙群島一詞。

3

團沙群島更名南沙群島的原因


1946年10月,國民政府在收復南沙群島之前將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方面與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發現南沙群島地名極為混亂,存在中、英、法、日等多國命名的情況,尤其是外交部對戰時日本侵占南沙群島后非法命名的“新南群島”及其與團沙群島之關系不甚清楚相關;另一方面,即更直接的原因,則是外交部誤將團沙群島的英文寫作“Tizard Bank”,導致團沙群島出現“一詞兩義”。
團沙群島一詞的首要含義十分明確,即今之南沙群島。從1935年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布《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將今之南沙群島命名為團沙群島,至1946年接收南海諸島前夕,這一含義及其所指稱范圍從未變更。不過,在《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中,團沙群島并未標注對應的英文名。
團沙群島另一含義的出現與戰后外交部誤將團沙群島的英文寫作“Tizard Bank”有關。1946年8月4—5日,外交部在致駐馬尼拉總領事館、廣東省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駐河內總領事館及海軍總司令部的電文中表示,外交部從聯合社訊獲知,“戰前法日均雖要求據有菲屬巴拉旺島(Palawan)西二百哩之團沙群島(Tizard Bank),現因我收復臺灣,與菲爭取該群島”。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先后發出的五份電報中,團沙群島均以括號注明Tizard Bank。
然而,外交部密電中的Tizard Bank并不是團沙群島的英文名。Tizard Bank指今之鄭和群礁。據《南海諸島地名資料匯編》考證,Tizard Bank是英國來夫曼號(Rifleman)船長堤閘(Thomas Henry Tizard,1859—1924)擅自以其名作為鄭和群礁之名。1879年出版的英國皇家海軍檔案《中國海航行指南》(The China Sea Directory)第2卷第65頁,將鄭和群礁記作“TIZARD BANK,with REEFS and ISLANDS”。該書所附由英國海軍繪制的鄭和群礁航海圖更是十分清晰地表明英國航海圖以Tizard Bank指稱鄭和群礁。1935年1月,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將鄭和群礁命名為“鐵沙礁”,并注明其英文名為Tizard Bank and Reefs。《南海諸島地名資料匯編》亦載,鄭和群礁“有些外文圖書稱為Tizard Bank and Reefs”。由此可見,Tizard Bank與Tizard Bank and Reefs均指鄭和群礁,而非今之南沙群島。
海軍總部參考標有“Tizard Bank and Reefs”的英美海圖后,認為外交部所詢問的“團沙群島(Tizard Bank)”是指今之鄭和群礁,且團沙系Tizard之譯音。8月30日,外交部將海軍總部觀點分致行政院秘書處、駐馬尼拉總領館,進一步擴大了團沙群島英文名為Tizard Bank的看法,且未收到不同意見。海軍總部認為“團沙群島(Tizard Bank)”乃鄭和群礁的觀點,與戰前國民政府正式命名的指稱今南沙群島的“團沙群島”一詞的含義截然不同。這樣,團沙群島的指稱出現兩個迥然不同的含義。
國民政府發現團沙群島“一詞兩義”后,采取的對策是保留指稱今之鄭和群礁者,而重新命名南海四大群島中的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1946年9月13日,在外交部召集的“關于團沙群島案會議”上,與會代表經共同商討后認為團沙群島“名稱混淆,有重新厘定之必要”。會上,海軍總部代表姚汝鈺提議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認可。此后,內政部在主持南海諸島的命名工作時,也意識到團沙群島“一詞兩義”的問題。為避免歧義,內政部在擬定《南海諸島名稱一覽表》之時,將Tizard Bank and Reefs譯為團沙群礁,而把指稱整個南沙群島的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并在其后附“團沙群島(Twan-sha Chün-Tao)”。與此同時,內政部在繪制的《中華民國領南海諸島位置略圖》首次用南沙群島一詞標示今之南沙群島。值得注意的是“東沙島”并未因此調整而更名為東沙群島,透露出此次命名仍是圍繞出現“一詞兩義”的團沙群島展開,僅涉及與此相關的團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即將地處最南端的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而處于南海中間位置的“南沙群島”更名為中沙群島。
團沙群島更名后,其指稱的地理范圍縮小至今之鄭和群礁,為南沙群島主要群礁之一。1948年7月3日,廣東省政府民政廳視察、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次民致函傅角今,詢問重新命名的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從前之南沙群島及團沙群島有何分別?”傅角今在復函中明確指出,“查中沙群島即過去習稱之'南沙群島’,而團沙群島系現南沙群島之一部分”。1948年8月19日,內政部在寫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輯部沙巴德先生的信函中亦表達同樣觀點,“團沙群島系南沙群島之一部分,向隸我國廣東省管轄”。
隨著鄭和群礁地名的形成與規范化,團沙群島這一歷史地理名稱逐漸消失。1947年,內政部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略圖》,以“鄭和群礁(團沙群島)”標示今之鄭和群礁。之所以如此命名,是為了紀念“明成祖時鄭和出使南洋”。但在1947年8月,經國民政府正式核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已經刪除括號中的“團沙群島”,僅使用鄭和群礁四字。此后,“團沙群島”一詞逐漸退出公眾視野,湮沒在歷史檔案之中。

4

結論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其中政府統一命名是中國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有效管轄的重要手段。清末以前,歷代政府對南海諸島的命名雖已拓展至南海四大群島,但尚未出現統一命名。20世紀上半葉,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進行多次統一命名。從清末中日東沙島交涉和1909年“籌辦西沙島事務處”的設立,至1930年應遠東氣象會議請求設置“南沙島”,中國政府按照群島的相對地理位置,初步實現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統一命名。1935年,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首次將南海諸島作為整體進行標準化命名為“南海各島嶼”,劃分為東沙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四大群島,形成了南海諸島地名的基本格局。但此次命名也造成“南沙群島”地名與其地理位置關系混亂。
抗戰勝利后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是現代南海四大群島地名體系確立的關鍵步驟。團沙群島之所以更名為南沙群島,其原因并非學界傳統上認為的地理位置因素,主要是國民政府接收南海諸島決策之時,認識到團沙群島地名混淆,出現“一詞兩義”,遂將團沙群島更名為南沙群島。由此引起了南海諸島地名的一連串更名。一是將原指今中沙群島的“南沙群島”,參照該群島所處的相對地理位置,更名為中沙群島。二是意識到東沙的群島屬性,東沙島更名為東沙群島。三是規范南海島礁的命名,由1935年的“南海各島嶼”簡化為南海諸島。至1947年12月,以南海諸島為總稱,由東沙、西沙、中沙與南沙等四大群島構成的南海地名體系得以確立。鑒于此次命名科學合理,1983年中國地名委員會按照“名從主人”“保持地名穩定性”“科學性”等命名原則,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時,仍保留了1947年形成的南海諸島及四大群島地名體系。
抗戰勝利后,以南沙群島更名為核心的南海諸島地名規范化,是現代主權觀念下南海疆域確立中的重要一環,清晰表明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有效地行使主權和管轄。
該文原刊《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2期,注釋略去,引用請參照原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全國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
中國史籍中的南海諸島古地名
吳鳳斌:我國中沙群島的歷史沿革
永興島
中國歷代海疆政策與海權意識
南海系列之6、南海之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莱芜市| 康保县| 家居| 宁德市| 三河市| 乌什县| 桦南县| 孙吴县| 梓潼县| 名山县| 南召县| 沾益县| 登封市| 大关县| 阳春市| 元阳县| 会东县| 哈密市| 菏泽市| 蒙自县| 滕州市| 司法| 溧阳市| 贵南县| 芮城县| 元江| 宣武区| 江华| 鄂州市| 荥阳市| 天全县| 龙州县| 乐都县| 枣强县| 贵定县| 报价| 广宁县| 佳木斯市| 津南区|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