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以帶吧臺的長餐桌為中心,墻面作品是來自荷蘭藝術家Klaas Gubbels的布面油畫,色彩和肌理與背景融為一體。 陶瓷壺和茶杯都是跟了主人十幾年的老器物,黑色蠟燭ester&erik,雪花石香氛蠟燭Cire Trudon。
唐七,前資深媒體、生活美學家、餐桌造型師,醉心于美食、花藝、品酒、賞器等多個生活領域里的探索和發現,保持對生活的創作和對美的追求。
為了擁有一個更大的餐廳和廚房,唐七在去年秋天搬了家,這倒是非常符合一個生活美學家的 行為準則。新家是鬧中取靜的公寓房,依然在她熟悉的生活半徑內。一進門,先有咖啡和茶香 撲面,伴著植物和花香,音樂在流淌,而一溜兒食器柜妥帖地收納了上千件杯碗盤盞,主人的 個人風格細潤無聲地潛入了這個家。
新家有150平方米,一體化的客廳和餐廳寬敞明亮,以帶吧臺的長餐桌為中心。黑色巖板 面的吧臺用來烹水煮茶,緬甸柚木長桌是食飯和工作用案,配了鐵質桌腿。三種用料她跟三個 工廠分別定制,為了能順利組裝,她提前度量了很久吧臺和長桌之間的關系,從尺度到功能。 對唐七來說,餐桌即日常,它不僅有美食的呈現,并且是融合了器皿收藏、空間光線、植物花藝 的一整套美學方案,背后是通過不停實踐和把控細節來實現的。這回搬新家是從重新布線開 始的大改造,唐七笑說自己裝修技能大漲,在20多天里跟工人一起干活,粉刷墻、批膩子、畫踢腳線,甚至搭灶臺也不在話下。既能鮮花著錦,也能烈火烹油,就像她所鐘愛的荷蘭國寶藝術家Klaas Gubbels,他畫很多日常物件和器皿,生活化又留有藝術的想象。
從杯盞到布藝,再到墻面,富有肌理和質感的材料,豐富了空間語言。
在蛋殼色基調的客廳空間,分體定制的餐桌由緬甸柚木桌面、巖板吧臺面和鐵藝桌腿組成,柜體可收納。飛碟形吊燈來自丹麥品牌Astep,黃銅吊燈來自日本品牌FUTAGAMI。
家,既有寧靜禪意,也有平常煙火氣,這是生活的平衡之道。
廚房設計了很多開放性收納空間,灰綠色的水泥墻面上營造了筆刷的觸感。靠墻的是藝術家KlaasGubbels的版畫,茶壺器皿的圖案與空間分外契合。
改造后的家“長”出了非常豐富的肌理脈絡:唐七在大部分墻面上都使用了藝術漆,客廳 和書房刷的是蛋殼色,清淺溫潤;主臥是深一些的沙色系,沉穩靜謐。廚房是灰綠色調的水泥 墻面,故意沒有抹平,營造出筆刷的觸感。在飾材進口商那里看到漂亮的石材,她琢磨著拿巖 板做臺面,還訂了一整塊巖片當畫兒掛起來。大漆染的和紙、柿染的織物被她細細裝裱起來用 作裝飾品。在滿滿木家具的客廳,窗戶配的是木簾;書房的榻榻米空間掛的是絲和羊毛窗簾, 為的是讓陽光可以透進來。這個家處處可見唐七埋的心思伏線,功夫自在詩外。
在旁人看來,“仰仗酒食花器”的唐七愛好所有和生活相關的美好事物,而她也保持著對 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創作。去年做器皿相關的策展時,唐七和家具商三生川共同出品了名為“食 器室”的小件家具系列,有托盤、小邊柜、酒杯架,可衍生出酒食花器種種搭配。書房里有一整 面可拆卸的模塊化書架,也是她按自己需求設計的,將以不同的模塊組合推出定制。書房的格 局復刻原來家的客廳,同樣搭了榻榻米高臺,沙發對面留出白墻來放投影,她最愛窩在這里看 書看片,家里兩只15歲的貓咪常伴在一旁打盹兒。
一溜兒貼墻的食器柜妥帖收納了主人收藏的上千件杯碗盤盞。
書房的墻面作品是主人自己裝裱的柿染織物,落地燈是意大利vintage,一旁的金毛狗蕨和蘋果竹芋長得正盛。
說起收藏的上千件杯碗盤盞,大多都是跟了唐七十幾年的老器物,最早從國外旅行和市集上帶回。現在她跟喜歡的作家直接訂,或者守著展覽買,漸漸便有了自己的風格體系。這幾 年她越來越喜歡漆器,紙胎輕盈,瓷胎精細,木胎穩妥,陶胎古樸,也入了杉田明彥、赤木明登 的不少作品。她覺著漆器溫潤輕巧,用來盛飯、擺放水果、喝茶喝酒、插花置物都好。唐七打趣道別人花大錢買包,自己則坐擁一堆“富可敵國”的器物。“它們可以相伴人生長久,是生活最 沉穩的底色,也是閃爍其上的微光。”
靜水深流,日子閑適,唐七的日?;旧鲜鞘帐百I菜煮飯、看書看片干活,也常常招呼朋友來吃飯。換季時變一下家里的植物或織物,過節就做一些應景裝飾,一個破碎的雞蛋殼、一片羽毛、一堆枯枝雜草在她手里都可以變成藝術裝飾 。最后我們讓唐七選一種顏色形容自己,她頓了一下,說灰色。“不像黑白的極端分明,灰可以有很多個層次和色階,我希望自己可 以一直豐富下去。”
貓咪給了唐七所有關于家的想象,除了陪伴,還有克制、包容和理解。
臥室的墻面作品是用來自京都的大漆染和紙裝裱的,有著水墨質感。多余的巖片正好用作低柜的臺面。
機械感臺燈來自Archimedes,兩個雕塑件來自日本作家林志保。
“可以相伴長久的美器美物,是生活最沉穩的底色,也是閃爍其上的微光。”
主臥是沉穩靜謐的沙色調,魚皮質感的輕質吊燈購自日本。床品是定制的,絲絨床罩上面鋪了皮革拼麻布的面料,富有肌理和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