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京津冀首要功能定位就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城市群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目前來看,北京、天津兩市經過區劃調整已成為兩大都市區,而未來京津冀地區的廣大農村地域、農村居民點和農業生產區絕大部分將位于河北省。與此同時,河北省內還會有與京津兩大都市區梯次銜接、功能配套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在河北省域范圍內,城鄉關系特征將最為明顯。當然,京津冀作為一個整體的城市群,協調處理好城市與農村關系,需要站在區域發展全局的視角,由三方共同配合方能實現。
京津冀城鄉關系是指將京津冀兩市一省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區域內城鎮與農村、發達與落后的關系。從京津冀發展實際看,這一關系主要有如下幾層含義。一是兩市一省各自行政區域內城鄉關系。京津冀作為三個省級行政區域,其各自內部都分布有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有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都需要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二是京津冀城市群城鄉關系。京津冀城鄉體系未來將逐步突破行政藩籬,作為一個統一的城市群,其內部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農村社區的城鄉空間布局,城鄉關系突出表現為城鎮體系和村莊布局體系的銜接。三是京津冀地區廣義城鄉關系。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一般理論,區域城鄉關系實際表現為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差距變化。具體到京津冀區域來看,廣義的城鄉關系主要是指京津兩大都市區作為發達地區和高度城市化地區,同河北省作為較落后地區和低度城市化地區的發展差距和變化。
城鄉空間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認識到,當前京津冀地區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調發展的目標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首先,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較大。城鄉收入是表征城鄉關系最直接的指標,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鄉收入比越低,城鄉協調發展水平越高。一般認為,城鄉收入比達1.4:1,則城鄉關系達最優狀態。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約相當于京津的54.99%和76.6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約相當于京津的50.36%和59.86%。從京津冀大區域城鄉差距來看,河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相當于京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和32%,城鄉收入比達4.3:1和3.1:1。由此可見,京津冀城鄉不協調最突出的表現是京津發達的城市與河北落后的農村之間的差距。
其次,城鄉空間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京津冀城市群現有33個設市城市,包括2個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2個人口在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4個人口在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5個人口在50萬—100萬的中等城市、8個人口在20萬—50萬的Ⅰ型小城市、12個人口在20萬以下的Ⅱ型小城市。與其面積相當、人口相當的長三角城市群現有64個設市城市,包括1個超大城市、1個特大城市、3個Ⅰ型大城市、10個Ⅱ型大城市、7個中等城市、34個Ⅰ型小城市和8個Ⅱ型小城市。橫向比較看,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城鎮結構等級明顯低于長三角城市群,突出表現為Ⅱ型大城市數量和I型小城市數量明顯偏少,特別是I型小城市數量僅相當于后者的1/4。長三角城市群現有的I型小城市按原標準劃分均屬于中等城市,未來絕大部分會發展成為新標準50萬人口規模以上的中等城市,而京津冀城市群I型小城市數量過少,中等城市數量短時間內增長空間有限,以縣城為主體的20萬人口以下小城市數量過多。再進一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除京津兩個都市區外,其他所有城市都布局在河北省。因此,可以說,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城鎮結構等級與長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就差在了河北。當前河北省城鎮體系整體規模層級依然偏低,大城市數量不足、輻射帶動能力弱、區域次中心城市空白,中等城市數量少、后備動力不足,小城市過多、過散,與京津兩大都市區存在“斷崖”式差距,無法實現與京津的梯次銜接、功能互補。
構建多中心城鎮網絡
優化京津冀地區城鄉關系,實現統籌發展和一體化發展,應當立足區域經濟一體化視角,處理好城市和農村、發達和落后這兩對突出矛盾,解決區域發展失衡問題,加快區域協調步伐。
一是構建多中心城鎮網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破解北京城市功能難以承載眾多人口聚集的問題。多中心城鎮網絡能夠改變以往在政策上支持和放任特大城市、高行政級別城市快速聚集發展的傳統模式,兼顧效率與公平,實現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共同繁榮,促進包容性發展,這是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的必然選擇。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空間格局,應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類城鎮發展的重點和方向,盡快形成核心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節點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美麗鄉村的現代城鎮體系。結合空間布局調整,統籌調控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人口總量,引導人口有序流動,穩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路子。
二是加大跨域城鄉統籌發展力度。京津兩個大都市區跨越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已進入到了工業化后期發展階段,城市反哺農村、工業支持農業的能力已完全具備,而河北省仍處于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城鄉統籌發展能力明顯不足。為此,京津冀三地要在做好自身城鄉統籌發展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京津兩市對河北省的橫向支持和反哺,彌補河北省城鄉統籌發展短板,提升京津冀地區區域一體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建立跨區域的統籌城鄉發展的協調機制,不僅可以幫助河北實現經濟起飛與發展,也有利于京津發展環境的改善與都市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雖然跨區統籌較區域內城鄉統籌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與制度障礙,但只要三地積極實施制度創新,主動擔負起相應的職責,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扶持力度,京津冀都市圈城鄉一體、各城市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就會形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