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諜6:全面瓦解》上周末正式在北美院線登陸,首日票房便達到2300萬美元。上映三天票房收獲6150萬美元,拿下周末北美票房冠軍的同時,也打破了當年《碟中諜2》5780萬美元的首周末票房成績,創該系列電影首映紀錄。此外,電影在海外各項評分網站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有望成為系列最佳。有意思的是,《碟中諜6》的成功折射出好萊塢續作的集體疲軟。有評論認為,近年來好萊塢的一些電影續集,不僅拍攝頻率加快,而且故事性和人物塑造上越來越單薄,迷失在依靠“特效升級”爭取市場的續集開發路徑之中。
在影片《碟中諜6》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伊森·亨特與其團隊遭遇到了比前五部更為棘手的情況,他們需要面對來自核恐怖主義的威脅,共同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末日危機。影片由《碟中諜5》導演克里斯托夫·邁考利繼續執導,曾在系列電影中亮相的麗貝卡·弗格森、亨利·卡維爾、西蒙·佩吉、亞歷克·鮑德溫等人也都參與該片的演出。據悉,《碟中諜6》共耗資1.78億美元,拍攝過程橫跨三個大陸,經歷了兩個冬天,其中包括四個星期的空中拍攝。
“拍電影就是與時間賽跑,但很少有人如此奮不顧身地從高空沖向大地。”在早前官方公布的拍攝特輯中可以看到,湯姆·克魯斯在這部新作中再次挑戰 “不可能的任務”,在影片里嘗試了極其危險的高空投下低空開傘的跳傘動作,從7260米的高空一躍而下,成為在鏡頭前表演“高跳低開”的第一人。為此,《碟中諜6》劇組特意定制了一副頭盔用于減壓,這副頭盔也成為了演員的救命工具。而為了緩解減壓癥狀,湯姆·克魯斯每次跳傘前都需要呼吸20分鐘的純氧。為了追求最好的畫面,《碟中諜6》拍攝團隊精益求精,與演員一同從飛行時速265公里的飛機上跳下,雙方冒著極其危險的相撞風險進行了整整106次拍攝。關于夜間的戲份,團隊選擇每天在接近日落時分拍攝,一天只有一次拍攝機會。
“流水的導演、鐵打的阿湯哥”,電影《碟中諜》系列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電視劇曾多次獲得艾美獎和金球獎。1996年,湯姆·克魯斯以主演和制片人的雙重身份,在電影《碟中諜》里亮相,這一演就從34歲演到56歲。湯姆·克魯斯全程參與了系列電影的創作,并將“伊森·亨特”這一角色打造成了繼007詹姆斯·邦德之后最有名的超級特工和動作英雄。
除了主創拼命之外,《碟中諜》能取得如此好的票房和口碑,有業界人士分析,得益于《碟中諜》跑贏了好萊塢續作的平均水平。好萊塢近年來的一些“續集作品”出現了竭澤而漁的情況,在消費前作積累下來的名氣和口碑的同時,更耗損了觀眾受眾對電影后傳續集的信心。比如,《變形金剛》《環太平洋》等影片的技術開發越發成熟,人物塑造和故事講述反而不如前作。相反,某些續作生產相對珍惜羽翼,將作品作為“可再生資源”經營開掘,反而制作水準保持在平均線上。電影《碟中諜》系列從第一部開始至今,橫跨20余年,只上映六部,相對較慢的節奏成為作品質量的保證,也在市場營銷上給觀眾更多消化的時間。
不過,縱觀六部《碟中諜》電影,系列不是沒有陷入過瓶頸期,一度也落入了好萊塢華麗的特效比拼中,雖然畫面依然緊張刺激,但劇情離扣人心弦差了一截,不少影迷表示“看了開頭,就知道了結局”,而湯姆·克魯斯略顯“套路”的表演也招致過不少批評的聲音。不過從《碟中諜5》開始,導演克里斯托夫的加盟使得故事的戲劇性得到了加強,也為《碟中諜6》打下了基礎。 本報見習記者 王筱麗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