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剛剛結束第一季的爆款網劇《白夜追兇》,讓不少愛好刑偵的觀眾大呼過癮!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當醫學人士看到劇中高亞楠在吃阿司匹林,立刻敏銳地洞悉到:高亞楠可能懷孕了!但又隨即感慨:這位高法醫,心可有點大啊!
這不,老劉也提醒她——
單從理論上來講,早孕反應嘔吐的原因是胃酸分泌不足,阿司匹林可以促進胃酸分泌,因此在理論上或許可以減輕早孕反應。
但阿司匹林本身也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引起惡心、嘔吐,且該藥用于妊娠早期(妊娠前 3 個月)孕婦有增加胎兒畸形(腭裂、心臟畸形)的風險,這一點有多項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的支持。
因此,阿司匹林并不能用于抑制妊娠反應。可參考用于妊娠劇吐的止吐藥物如表 1 所示:
(表格來源:《妊娠劇吐的診斷及臨床處理專家共識(2015)》)
但除外抑制早孕反應,阿司匹林在產科的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它可以降低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在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等免疫性疾病的孕婦、不明原因的復發性流產、不明原因的胎盤早剝、死胎等孕婦中都有應用。
這些應用雖然尚未寫入阿司匹林說明書的適應證,但在國內、外都有相關的文獻和指南支持。在這之中,最令人關注的當屬阿司匹林在子癇和先兆子癇預防方面的重要作用。
早在 2011 年,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便開始關注阿司匹林在子癇前期預防中的作用。2011 年 WHO 在其指南中推薦具有子癇前期發病高危因素的孕婦,從妊娠 12 周開始至分娩期間每日服用阿司匹林 75 mg。
(圖片來源:WHO recommendations for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2011))
2014 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孕婦先兆子癇建議聲明》中推薦無阿司匹林使用禁忌的子癇高風險妊娠婦女,在妊娠 12 周以后服用小劑量(81 mg/d)阿司匹林作為預防治療。
(圖片來源:Ann Intern Med. doi:10.7326/M14-1884)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也推薦:對于存在子癇前期復發風險,如存在子癇前期史(尤其是較早發生子癇前期史或重度子癇前期史),有胎盤疾病史如胎兒生長受限、胎盤早剝病史,存在腎臟疾病及高凝狀況等子癇前期高危因素者,可以在妊娠早中期(妊娠 12~16 周)開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50~100 mg),可維持到孕 28 周。
今年 6 月發表在 NEJM 的一項納入了 1776 例未足月子癇前期高風險妊娠婦女的研究結果顯示:從妊娠第 11~14 周起至妊娠 36 周,每天服用 150mg 阿司匹林的孕婦未足月子癇前期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安慰劑組(1.6% vs 4.3%,P=0.004)。
但現有的資料尚不足以評估阿司匹林用于長期治療及劑量大于 150 mg/d 時導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因此,孕婦服用阿司匹林前應審慎地權衡利弊,作為預防措施,長期治療劑量盡量不超過 150 mg/天。
在妊娠最后 3 個月,服用高劑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天)可能導致孕期延長,母體子宮的收縮受抑和胎兒心肺毒性(如動脈導管提前關閉),且使母親和胎兒的出血風險增加。分娩前短期服用高劑量阿司匹林,還可導致胎兒顱內出血,尤其是早產兒。因此,阿司匹林禁用于妊娠最后 3 個月的婦女,除非在正確的臨床專家建議和嚴密監測下極有限的應用于心血管和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