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一丁 11月7日
來源:醫學之聲 作者:文一丁
干貨滿滿
說到11月份,人們腦海里浮現的是金秋景象,但在兒科醫療工作者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又一個腹瀉的患兒。在腹瀉的治療中,最核心的就是補液治療,所以將為大家獻上液體療法的干貨,助力臨床工作者。補液治療有2種途徑,一種是口服補液鹽,一種是經靜脈的液體療法。今天要雙手奉上的是液體療法,望對各位治療腹瀉病指明方向。
液體療法的核心是:定補液量、定液體種類、定補液速度。
一、定補液量
面對一個腹瀉病的患兒,他的補液量=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需要量
累計損失量:患兒腹瀉至入院時丟失的液體總量
繼續損失量:患兒在治療過程中,腹瀉未痊愈丟失的液體量
生理需要量:患兒維持基礎代謝需要的液體量
1.累計損失量的計算
提及累計損失量的計算,就必須知道脫水的分度(下表1)
分度
輕度
中度
重度
占體重
< 5%
5-10%
>10%
神志精神
精神稍差
略煩躁
萎靡
煩躁
極萎靡
淡漠、昏睡昏迷
皮膚
皮膚略干
皮膚干燥蒼白
皮膚發灰、發花
皮膚彈性
彈性稍差
彈性較差
干燥、彈性極差
粘膜
唇粘膜略干
唇干燥
唇極干
前囟眼窩
稍凹
明顯凹陷
深度凹陷
眼淚
有淚
淚少
無淚
尿量
稍少
明顯減少
極少或無
末梢循環
正常
四肢稍涼
四肢厥冷、脈弱、休克
不同程度脫水補液量(下表2)
分度
輕度
中度
重度
補液量
30-50ml/kg
50-100ml/kg
100-120ml/kg
2.計算繼續損失量
患兒治療過程中,腹瀉未痊愈時,仍會損失液體量,這個時候我們仍要將這部分液體補足。對腹瀉病患兒,補液量一般是10-40ml/kg/d。
3.計算生理需要量
補液量一般是60-80ml/kg/d
將這3部分補液量綜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到補液總量,如下表3
分度
輕度
中度
重度
補液總量
90-120ml/kg
120-150ml/kg
150-180ml/kg
二、定液體種類
決定液體種類的核心,是患兒目前的滲透壓情況,這時我們需要關注一個重要的指標:血鈉濃度。正常的血鈉濃度是135-155mmol/l,若低于135mmol/l,則為低滲性脫水,若高于155mmol/l,則為高滲性脫水,若血鈉值正常,則為等滲性脫水。
結合補液量和液體種類,我整理出了下面這張表格(下表4)
累計損失量
低滲性脫水
2/3張液體(4:3:2溶液)
高滲性脫水
1/3張液體(2:6:1溶液)
等滲性脫水
1/2張液體(2:3:1溶液)
繼續損失量
1/3-1/2張液體
生理需要量
1/4-1/5張液體
三、定補液速度
1、輕、中度脫水
第一步:補充累計損失量:8-10ml/h(一般在8-12h內輸注完成)
第二步:維持補液(繼續損失量+生理需要量)5ml/h(一般在12-16h輸注完成)
2、重度脫水
第一步:擴容階段:2:1等張含鈉液或1.4%碳酸氫鈉液—20ml/h(30-60min輸注完成)
第二步:補充累計損失量(同輕、中度脫水)
第三步:維持補液(同輕、中度脫水)
綜上,就是補液療法的3個核心知識點,掌握這3大核心之后,我將再予你們補液的一個經典原則:24小時補液原則。
在補液過程中,結合患兒的脫水程度,計算出患兒第1個24小時需要的液體總量(結合表3),前8個小時是擴容階段,輕、中度脫水補充液體總量的1/2量,滴速為10ml/kg/h,重度脫水的,則
前8h
輕、中度脫水
1/2補液總量,10ml/kg/h靜滴
重度脫水
1、20ml/kg等張液,30min內快速擴容
2、補充累計損失量=1/2補液總量-快速擴容液體量,10ml/kg/h靜滴;
后16h
輕、中度脫水
剩下的1/2補液總量,1/3張液體,5 ml/kg/h靜滴
重度脫水
剩下的1/2補液總量,1/3張液體,5 ml/kg/h靜滴
第1個24小時后,若患兒仍有腹瀉,則補液量為:持續損失量(10-40ml/kg/d,1/3-1/2張)+生理需要量(60-80ml/kg/d,1/4-1/5張),若患兒無腹瀉,則補充生理需要量。
補液療法有效的指征:
補液后4小時內尿量增加,12小時內皮膚彈性恢復,酸中毒糾正,前囟、眼窩凹陷恢復,哭有淚,脈搏有力,呼吸均勻,小兒睜眼玩耍。
綜上,是液體療法的大致操作,相信會對剛進入臨床的醫療工作者提供幫助,就細節方面,如補鉀、糾正電解質紊亂方面,將另文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