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迎來開學季。對于家長來說,不少家長慶幸能把“神獸”送去學校,以為這樣就輕松了。實際上,秋季是許多傳染病的高峰期,加上孩子開學聚集,這時候預防疾病顯然非常有必要,否則,孩子動不動生病,家長反而更難了。
開學季
警惕這2種病毒性傳染疾病
孩子開學聚集時容易交叉感染,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身上的情況,及早發現、科學處理,讓孩子少受病痛折磨。
1、如何辨別與發現
? 手足口病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體溫低于38.5°C,持續2~3天。
口部:孩子會在舌頭、牙齦、兩頰等一個或多個部位出現水皰,這些水皰初起時為小紅點,后面逐步發展可能會形成潰瘍,而且會給孩子帶來疼痛。
手足部:大多數孩子的手掌、腳底或其他部位(如臀部、膝蓋、肘部、軀干等)會出現皮疹,通常不癢,偶有疼痛,部分皮疹帶有水泡,一般3~5天會消失。
一般情況下,手足口病7天左右自愈,但有1%左右會發展成重癥病例,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嚴重時甚至致死,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很像,因為引起這兩種疾病的病毒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皰疹性咽峽炎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主要表現為咽部初起小紅點,后形成水泡,后期水泡潰破形成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極少出現重癥患兒,但家長還是不能小看這種疾病。
2、遇到這種情況,及時就醫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馬上帶孩子去醫院:
● 發高燒持續不退(超過3天)
● 精神狀態不佳(萎靡或煩躁不安)
● 容易受驚嚇
● 疲憊無力
● 嘔吐不止
● 呼吸急促
除了以上情況之外,寶寶出現其他讓家長不安的情況,都應該盡快就診。
3、日常居家如何調護?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都屬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5~7天即可自愈。不過,由于孩子嘴里長皰疹,并伴隨發燒,家長要在日常護理上多加留意:
? 發熱調護
科學幫孩子退燒。
體溫高于 38.5℃ 時,在醫生指導建議下,3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6個月以上的孩子還可以選擇布洛芬(美林);但這兩種退燒藥不建議交替吃。
孩子體溫尚未達到 38.5℃ ,或退燒藥效果不明顯,或者在服用兩次退燒藥之間,可根據孩子具體情況加用小兒推拿來輔助退熱。
具體可以參照《孩子發熱,如何妙用小兒推拿輔助退熱?》這篇文章,給孩子做推拿。
? 口腔護理
孩子嘴里長口瘡,疼痛難忍,家長盡量選擇烹飪軟爛、流質、半流質的食物,以清淡、可口、易消化為主;切勿讓孩子食用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以免刺激傷口。
? 皮疹護理
針對手足口病的皮疹,如果皰疹未破潰,可以選擇爐甘石洗劑,或選擇中藥外洗法,比如用苦參、野菊花、蒲公英等中藥熬水外洗等。
如果皰疹已破潰,可以選用刺激性小的碘伏進行涂抹,并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與干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合并了細菌感染,則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
4、如何做好預防和護理
? 勤洗手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外出回家后,先洗臉、在洗手;家有多個孩子時,家長換完尿布后一定要先洗手再去照顧其他孩子。
? 勤通風 經常開窗通風,開空調隔段時間也要開窗透透氣,避免病毒一直在室內傳播。
? 少聚集 除非必要,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特別是波波池!!!同時,時刻關注孩子所在幼兒園的健康情況,盡量避免在幼兒園內被交叉感染了。
? 接種疫苗 疾控中心建議,6月齡~5歲的孩子建議盡早接種自費的EV71疫苗,盡量在12月齡前完成2次接種;對于5歲以上的寶寶,由于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發病率顯著降低,目前暫不推薦接種。
白露節氣
如何做好兒童日常調護
開學季恰逢白露節氣。俗話說“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家長幫孩子添衣,要春捂秋凍的原則。
春捂秋凍怎么理解?
春捂:春天時,要保持體內處于溫暖、濕潤的狀態,類似于一個“小蒸籠”,這樣有助于陽氣的升發。所以春天不要過早地給孩子脫除衣物。
秋凍:秋天時,要保持體表處于清涼、干爽的狀態,這樣有助于陽氣的收藏。所以秋天的時候,不要過早地給孩子添加衣物。
現在在中國北方地區已經有濃濃的秋意,應該注意保暖;而在南方地區未完全降溫,可以適當的“秋凍”。
“秋凍”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 薄衣御寒:即穿薄薄的長衣褲、襪子等,以不會覺得熱為度
● 從下到上:即依次增添襪子、長褲、上衣
● 局部保暖:頸部、手肘、膝蓋、腹部、腳,這些部位要特別注意保暖
白露節氣,給大家推薦一個食療方+一個小兒推拿調理方案。
? 白露節氣食療方推薦
銀耳百合羹
材料:百合30克、新鮮銀耳30克、大棗1顆。
食法:將新鮮銀耳、百合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1小時;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
? 白露節氣小兒推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