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平均預期壽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圖源: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1)00208-5 中國香港居民的“唐僧肉”究竟為何? 為揭開中國香港長壽背后的奧義,香港大學李嘉誠醫(yī)學院研究團隊在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fā)布了一篇最新研究,文中深入剖析了中國香港長壽原因。
圖源:Lancet Public Health 本研究納入1979-2016年的2.6億個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并收集了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中18個高收入國家1960-2020年的全部數(shù)據(jù),包括預期壽命、死亡情況等,與中國香港的情況進行比較。數(shù)據(jù)顯示:上世紀60-80年代,香港仍存在著一定的生存劣勢,尤其是男性壽命顯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截至2016年,相比18個高收入國家,中國香港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從最開始的-0.5歲增長到+3.3歲,男性從0.0歲增長到1.9歲。考慮到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研究人員還評估了一個新的指標:TCAL(truncated cross-average length of life),即橫截面平均壽命——在某個指定的時間內,可獲得的所有隊列的死亡率歷史數(shù)據(jù),該數(shù)據(jù)最接近真實人口平均壽命的指標。以TCAL計,中國香港的女性和男性壽命分別比高收入國家均值高2.50歲和1.86歲,依舊具有很大優(yōu)勢。
圖源:網(wǎng)絡從世界范圍來看,造成長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經濟越繁榮的地區(qū),居民有著更好的生活與醫(yī)療條件,會相對長壽。但這其中也存在著悖論,因為隨著國家的發(fā)達和收入的提高,富貴病也會隨之而來,阻礙了長壽的步伐。而中國香港地區(qū)在其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并配合自己獨特的“低吸煙率”、“低交通意外”優(yōu)勢,從長壽領域脫穎而出。這為其他發(fā)展中、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提供可復制的公共衛(wèi)生管理框架。參考文獻:[1] Michael Y Ni, Vladimir Canudas-Romo, Jian Shi, Francis P Flores, Mathew S C Chow, Xiaoxin I Yao, Sai Yin Ho, Tai Hing Lam, C Mary Schooling, Alan D Lopez, Majid Ezzati, Gabriel M Leung. Understanding longevity in Hong Kong: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long-living,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Volume 6, Issue 12, 2021, Pages e919-e931, ISSN 2468-2667,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1)00208-5.[2]世界預期壽命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demographics/life-expectancy/[3]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衛(wèi)生署 衛(wèi)生防護中心|肥胖 https://www.chp.gov.hk/sc/healthtopics/content/25/8802.html 撰文 | Swagpp編輯 | Swag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