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約有5000萬人患有癡呆癥,每年新增近1000萬例。這是主要的健康問題,也是老年人殘疾和依賴的主要原因。
高血壓與阿爾茨海默病存內在關聯
我們知道高血壓可侵犯人體的其他器官,造成不可預測的損傷,這些部位包括大腦、心臟、腎臟、眼睛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對大腦的損害。高血壓可引起腦卒中(腦出血、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有數據表明,70%的腦卒中與高血壓有關。
曾經發表在《神經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高血壓還與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腦部疾病有關聯。研究人員監測了一些平均年齡為89歲的志愿者,待他們去世后,對他們的大腦進行解剖。由此,研究人員發現高血壓與腦疾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聯系。
參與者的平均血壓為134/71毫米汞柱;正常血壓一般被認為在120(收縮壓)/80(舒張壓)毫米汞柱左右。研究發現,高于舒張壓平均值的人被發現患腦梗死的幾率高出28%。收縮壓升高也與大腦中的神經原纖維纏結有關,這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SPRINT MIND研究
2018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簡稱 AAIC)上,威廉姆森博士等人公布了SPRINT 降壓與記憶和認知能力之間關系的研究 (SPRINT MIND)的初步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通過治療高血壓來降低輕度認知障礙 (MCI)和癡呆癥風險的最有力的證據。高血壓是全球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SPRINT 是一項隨機臨床試驗,比較了兩種治療老年人高血壓的策略:即收縮壓降至120毫米汞柱 (mmHg) 以下的強化治療策略,和收縮壓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的標準治療策略。此前SPRINT 已證實,強化降壓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和死亡風險(NEJM,2015年11月26日)。SPRINT研究的發現被編入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和美國心臟病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高血壓臨床指南。
SPRINT的子研究(SPRINT MIND) 檢驗了降壓治療是否降低了患癡呆癥和/MCI的風險,以及是否減少了核磁共振成像 (MRI) 所呈現的大腦白質病變的總體積。
所謂輕度認知障礙,簡稱MCI,是指記憶和思維能力輕度下降,但還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MCI可能發展為癡呆,也可能恢復正常,或者保持現狀。癡呆癥是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總稱,其中最普遍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可能占癡呆的60%至70%。
研究參與者包括9,361名老年高血壓患者,他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基于Framingham)風險評分),但沒有診斷出糖尿病、癡呆癥或有既往中風史。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7.9歲(女性占35.6%),其中8,626人(92.1%)完成至少一次隨訪認知評估。SPRINT MIND 研究的主要結局是癡呆癥可能發生。次要結局包括 MCI 以及 MCI 和/或癡呆癥可能并發。每個結局都由一個專家小組裁定,該專家小組不了解每個治療組中有哪些患者。
SPRINT 研究的招募工作于2010年10月啟動。一年后,強化治療組的平均收縮壓為121.4 mmHg,標準治療組為136.2 mmHg。由于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015年8月停止治療,但認知評估持續到2018年6月。
平均隨訪3.26年(取中位數),強化降壓組有285例,常規降壓組有348例發生輕度認知障礙。強化降壓治療組的 MCI 新病例的發生率大幅降低了19% (p=0.01)。MCI 與全因癡呆癥可能并發的結局減少了15% (p=0.02)。可能單發的癡呆癥無明顯減少 (HR(風險比)=0.83, p=0.10)。
然而,在解釋這一結果時要謹慎,其一是因為MCI并不是該研究的主要認知結果,另外也是因為尚不清楚這種效應對癡呆長期發病率的影響。盡管MCI可顯著增加了癡呆的發病風險,但這種進展并不確定,也有可能恢復到正常的認知狀態。
長期專注心血管領域的醫學記者Larry Husten認為這是對這項研究的過度解讀,因為,這項研究的主要終點——降低癡呆風險,其實是一個陰性結果,研究者在會議上報告的是次要終點的結果。他引用Cedars Sinai醫學中心Sanjay Kaul博士的觀點,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強化治療組與標準治療組在降低MCI風險上有統計學顯著差異,但這個差異在臨床上未必有很大意義。
由于癡呆的發病可能比輕度認知障礙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美國將會對SPRINT 進行后續研究,以期通過更長的隨訪時間來明確強化降壓對AD及相關癡呆的預防作用。
The SPRINT MIND Investigators for the SPRINT Research Group. Effect of Intensive vs Standar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on Probable Dement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8, 2019. doi:10.1001/jama.2018.21442
SPRINT MIND 核磁共振成像結果
在 AAIC 2018上發布的相關摘要中,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兼醫學博士伊利亞-納斯魯拉 (Ilya Nasrallah) 報告了 SPRINT MIND 中673名參與者的初步結果,他們被招募進入這項研究,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主要結局包括白質病變 (WML) 總體積和大腦總體積 (TBV) 的變化。隨機分組后3.98年(取中位數),454名參與者(67.4%)提供了隨訪檢查出的核磁共振結果。
在這一分項研究中,兩個治療組的白質病變體積均有所增加,但強化治療組的增加幅度更小。大腦總體積的變化無明顯差異。
在強化治療組中,白質病變體積增加0.28立方厘米,標準治療組增加0.92立方厘米(平均值之差=0.64立方厘米,p=0.004)。
強化治療組的大腦總體積縮小了27.3立方厘米,標準治療組縮小24.8立方厘米(平均值之差=2.54立方厘米,p=0.16)。
白質病變通常表明小血管疾病,并且與出現中風,癡呆癥和高死亡率的風險增加相關。雖然白質病變被認為會增加血管性癡呆癥的風險,但同時也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癡呆癥患者可能同時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和白質病變。研究表明,當人出現不止一種與疾病相關的大腦變化時,對認知功能造成的影響會更大。
降壓治療能夠降低癡呆癥的風險
薈萃分析
2019年發表在《柳葉刀神經病學》(The Lancet Neurology)上的一項研究結果,給我們帶來謹慎的樂觀。
美國巴爾的摩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Jie Ding及其同事研究了特定的降壓藥是否可以降低癡呆癥的風險。為此,研究人員對198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期間發表的符合條件的研究的個體參與者數據進行了薈萃分析。納入標準包括:
1.招居住在社區的成年人;2.每項研究超過2000名參與者;3.收集過去五年中癡呆癥的數據;4.測量血壓并確認使用降壓藥;5.親自參加的測試補充了其他數據以篩出癡呆癥;6.死亡病例生前未中斷隨訪。總體而言,他們合并了6項前瞻性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包括30,000多名5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在基線時沒有癡呆癥。
然后,研究人員在基線高(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和正常(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水平,使用五類降壓藥評估了和癡呆癥及臨床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關聯。
研究隨訪時間為7~22年,期間有3728例癡呆癥和1741例阿爾茨海默病被診斷。在15 537名高血壓患者中,使用降壓藥的人患癡呆癥的風險降低了12%,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降低了16%。使用任何降壓藥都降低了癡呆癥(HR0·88)和阿爾茨海默病(HR0·84)的風險。而血壓正常的15 553人與藥物控制血壓的人患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相同。
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高級研究員Lenore J.Launer表示,血壓水平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形式的癡呆癥來說很重要,如果患有高血壓,服用降壓藥可能有助于降低癡呆癥的風險。作者寫道,“在高血壓人群中,使用任何有效降低血壓的藥物可能都會降低患癡呆癥的風險。”
真實世界數據
來自德國萊比錫大學、法國凡爾賽大學、圣奎因恩伊夫林大學和IQVIA德國法蘭克福分校的研究人員,和一家運行疾病分析數據庫的跨國公司IQVIA合作,發現在接受抗高血壓治療的老年人中,癡呆癥的發病率較低。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萊比錫大學的Jens Bohlken博士說:“在抗淀粉樣蛋白策略又一次失敗之后,預防癡呆癥正日益成為一個受關注的領域。鑒于此,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到與癡呆風險降低相關的現有療法,或者至少延長癡呆癥發病時間。”
研究結果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志》上。研究人員分析了12 405名年齡在60歲或以上患有癡呆癥的人的血壓值以及他們的藥物記錄數據。此外,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與沒有癡呆癥的12,405名參與者進行了比較,這些參與者在同一時期也進行了常規檢查。
研究人員在分析數據時考慮了三種模型:1)在生命中某些時候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人與從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人相比;2)接受抗高血壓治療3年的人與3年以下的人相比;3)接受過抗高血壓治療5年的人與服用抗高血壓藥物5年以下的人相比。
研究小組發現那些服用某些抗高血壓藥物的人,這其中包括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似乎具有較低的癡呆風險。此外,在長期服用鈣通道阻滯劑(另一種血壓藥物)的人群中,癡呆癥的發病率也有所下降。
盡管取得了這些成果,但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Karel Kostev教授警告稱,“單獨使用高血壓治療并不能保證癡呆癥永遠不會發生。然而,這些研究結果強調了抗高血壓藥物處方在預防高血壓相關認知能力下降方面的重要性。”
結語:
如果說來自薈萃分析和真實世界的研究,能夠讓我們對降壓治療能夠降低癡呆癥的風險持謹慎的樂觀,那么經過嚴格設計的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結果,使這一前景變得又不那么明朗了。